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217章 中国经济新时代(2/2)

的减税政策,更是国内的纺织、食品、烟酒、橡胶等新兴产业增幅明显,中国国内提供了让人惊讶的自我消化能力。

当然,鲍尔看到的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秦铠非常及时的在两年前启动的资源产业,使得国内在过去两年间已经涌现出近两百家海外矿业大厂以及以煤炭、钢铁、石油为主的三大国营资源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成为了中国抵御欧洲经济危机最强大的后盾。

在欧洲,这场突然出现的经济危机,戏剧性地展示了英国和德国的竞争地位的消。由于德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先进程度、生产集中程度都高于英国,而且采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在英国疲于应付金融上的困局时,德国钢铁则出乎意料的大量出口英国,并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到了年底前,德国黑色金属的净出口增3.5倍,迅速从去年的70万吨,增到当年的220.9万吨,而中国的钢铁工业也在这一轮的大浪淘沙中迅猛崛起,凭借着远比欧洲廉价的成本,在当年向英国、南美、法国、奥匈出口高品质钢材150万吨。

等到了岁末,英国贝尔福内阁意识到让英国崛起的煤铁复合体竟然成为了大英帝国的软肋,决定要以强力措施遏制强大经济竞争对手时,英国人赫然发现,虽然可以向德国钢铁征收100%的保护性关税,但对于中国钢铁,根据去年签署的两国自由贸易条例,一旦要征收100%的保护性关税,那就意味着从印度向东亚出口的大量殖民地农产品也将面对100%的惩罚性关税。

很快,以张伯伦为首的内阁高层强力要求贝尔福首相恢复保护关税,取消自由贸易,面对刚刚签署的远东贸易协定,就在英国人为之一筹莫展,考虑是否能承受撕破脸的代价时,中国驻英国公使陈波再次送来了来自中国的消息。

“帝国国内特惠关税”,秦铠给英国人提出了一个体面的说辞,中国愿意接受10%以内的关税上涨,而作为补偿,中国也将在远东征收不超过5%的贸易特别税,这一主张立刻得到了贝尔福内阁的认同。

就在秦铠十分得意的给欧洲列强上眼药之时,迎接中国经济新时代的来临时,一则情报司从福建加急送回的消息,立刻他感到无以伦比的兴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