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21章 有价票据的尝试(2/3)

诉他,这是由南洋银行担保的米券,凭着这张纸就可以到城内各家粮店随时领取新政府发放的米面和一斤猪肉。

听到这话后,领到米券的百姓无一例外立刻把这张不起眼的纸头小心的藏好,告谢而去……而借着庆祝的名头从李中堂那边弄来二十万两白银,存入南洋银行,然后换成米面券发放给全城百姓的秦大总,自然没忘记接着这次极佳的机会将南洋银行这个庞然大物推出来。

虽然南洋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都已经开办了分号,不过,对于这时代的百姓而言,南洋银行的名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事实上和北京城的各种钱庄、洋人的银行混淆在一起,根本没人会注意到这个俨然的庞然大物。

不过,通过这次大张旗鼓的动作,南洋银行很快就会占领一个发展的先机,秦铠很明白一点,这时代列强的金融制度其实也处在一个发展和探索期,目前新政府延续了前清的银铜本位的货币制度,很显然这是需要彻底改革的。

而他比较认同方案,当然最好是金本位的货币发行体制,可惜的是,新政府手里根本没有进行金本位金融改革所需要的黄金储备,自己手里,通过南洋银行不断的金银兑换,虽然储备了11吨的黄金,不过远不到足以发行货币的程度,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借助政府的号召力,南洋银行迅速打造成为国家的金融银行。

事实上,他其实更想借助国家信用来建立货币体系,不过,自己没有充分掌握权力之前,他可没想过做这件事情,而通过南洋银行来掌握货币铸造权和有价票据的发行权,这无疑是堪比发行钞票的手段。

他比谁的清楚一点,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国家,尤其是想自己这样手握兵权的情况下,通过这一次北京粮铺与南洋银行的有价票据的交换,相信,很快,南洋银行就会迅速取得国内那些票号、钱庄不具备的金融票据兑付地位,而这正是银行不同于钱庄关键。

而通过里鲍尔公使牵线,李东来目前正在上海和汇丰等多家英国银行就汇兑和票据业务展开谈判,要知道,虽然在广州,由于南洋银行的崛起,当地外资银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仅能依靠外商的贸易票据业务获取一部分利润。

不过,在上海,由于英、法、德、美等国的银行进入早,而前清政府对金融入侵根本毫无意识,甚至于放弃对外资银行的管理,虽然满清政府禁止列强银行发行流通货币和铸造银元,事实上,英国、美国银行都充分利用来自本土的白银资源,大量铸造银元获取铸币的利差,而为了规避不允许发行货币的禁令,外国银行纷纷发行自己的银行券……这玩意在上海地区已经完全等同于货币的存在,并且成为了外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所以,秦铠才迫不及待需要将南洋银行扶持到国家银行的地位,货币战争的威胁性,甚至比真正的战争还要来得凶险!

14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城内家家户户都知晓了那个由新政府授权的大银行南洋银行,由国家来定格的银行信用,显然发挥出了惊人的效果,一时间储户蜂拥而至,竟然引发了南洋银行北京分行一阵乱象……好在巡捕局和新军及时派出了人员维持秩序,这才恢复了正常。

这条消息传到内阁总理李中堂的那边,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稍晚一日,盛宣怀和杨士骧几个被召见,李中堂特地提到是否可以设立银行的问题,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盛宣怀对于开办银行虽然和他有着同样的观点,但却认为,光是淮军体系的产业,根本没有资金来开办大型的银行,除非能由新政府拨款!

说道银子的问题,这又让李中堂老脸绷紧,他这个内阁总理大臣做的不可不谓辛苦,刚上任时,国库里就空空如也,若非海关税务司赫德提出存在汇丰银行的大笔关税,那他可就得从自家腰包里掏银子来维持北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