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0章 设立瓦剌行省(2/3)

人左右,刘越相信吴浩等人的两万多人足以对付兀良哈骑兵了,更何况大家都是蒙古人,单兵作战力至少是相持平的,更何况吴浩和阿剌还有明军第一团这样热兵器军队协助。

此次征讨瓦剌,以一万多正统军花费不到百万两银子就在军事上占领了瓦剌。正统皇帝闻之大为高兴,刘越加封为太师、上柱国、以兵部尚书衔总督瓦剌军政。刘越知道占领瓦剌容易,但要让瓦剌向内地一样成为大明的一个行事却是很难,毕竟瓦剌的大部分百姓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早已经习惯了畜牧与劫掠。刘越又不能将其大量内迁,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出现五胡乱华的结果。

刘越沉思了许久,决定不但要让瓦剌的蒙古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让他们成为大明真正的百姓。于是,刘越决定要将附属于各部落首领的部民和草原将其与各部落首领分割开来即实行草原私有化,将草原分到每家每户手中,他们和中原百姓一样只需要向政府缴纳少量的税赋就行。

这样就会让大部分的蒙古百姓不再依赖于部落首领,部落首领也就没有实行权力的基础,刘越这是采用了新中国解放内蒙古后实行的方法。

趁着现在兵锋正胜,整个瓦剌大多是有实力的部落首领被铲除,刘越便立即草原土地改革,即将各县的土地按照优劣和各户人头分到各部民手中并造册打桩标记。

除此之外,刘越决定实行改土归流,即将瓦剌设置为一个行省,设立一个布政司一个按察司一个都指挥司并下设府、州、县三级。然后就以中央政府派遣的流官代替由部落首领治理瓦剌各处。

对于各处地方官的选拔,刘越倒觉得不是问题,大明的读书人比官多,在这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还怕找不到人当官。而且为了更好的治理瓦剌和表现汉蒙一家的政策,刘越还大胆任命受过汉化教育的蒙古人担任府州以上的地方官。另外,刘越任命地方官员主要是选取自北方边境地带熟悉草原经济的无意于举业的秀才或举人以及监生。

这些北方边境一带的读书人除了个别大户人家的读书人因为家渊源能与南方特别是江南子在科考上一较高下外,大多数都是止步于秀才或是举人,且大多数人还连本省内地的读书人都竞争不过,所以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指望能中状元考进士只希望考个举人或考秀才被举荐为监生好在以后当一个官。

刘越要从这些人中选拔出来当官,自然有大多数响应,毕竟比十年寒窗还坐在破窑洞里强,而且这一带的读书人虽然识比不上内地但其家族或是亲戚朋友与草原游牧民族大多有贸易来往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也很熟悉,让他们去当草原的地方官只怕是最适合的了。

就这样,除了瓦剌布政使由前朝榜眼楼卓担任、瓦剌按察使由两榜进士李敏、瓦剌都指挥使由桂喜田担任外,刘越大胆启用了三个举人、十四个秀才、六个监生以及十七个童生更有上百个连童生都不算只认得字或者背得出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原属于也先的卫特兰部的部民扎莫西因为年龄超过了五十便没有成为正统军的一员,但他因为帮助总督大人喂了一个月的马而被多分了五十亩草原,如今他一家十口人一共有百亩草原还有一个小湖。扎莫西感到很满足,天不亮就驱赶着官府拨发的十只小羊羔出去放牧。

扎莫西相信不到一年他就能将这十只小羊羔变成数十只肥壮的羊,然后再去换几匹马来交税。因官府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在两年之后按照土地和人口多寡交一定的马匹数或钱粮。扎莫西家本来要交三匹良马因有一子在正统军中任职就只需要交两匹。但扎莫西还是决定明年多换几匹,因为官府以马为税银就标志着来年马的价值一定会提高。

在此期间,刘越没有在发动对其他地方的攻击,而是待在瓦剌全力推行改土归流,对于愿意实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