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章 热切期盼(3/4)

国人”)正忙于开凿一条穿过巴拿马的海平面运河。这项工程因热病、淤泥和大雨而告失败,但运河显然迟早将会建成。正如一位美国海军军官所指出的:“当任何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时,拥有强大的海军的一方将会进攻另一方大量通过运河的贸易。”当有人问他美国是否准备保卫这条运河的中立地位时,他宣称任何欧洲国家都不会仅仅因为美国表示不赞成就放弃进攻。他还得出结论说:“因此,门罗主义是一种公理,我们必须用武力加以维护。”对此,马汉认为,“从军事上说,就目前陆军和海军的准备状况而言,穿越地峡只能给美国带来灾难。”

这些言论为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的美国海军的论点增加了份量,但没有明确规定海军的结构。9085年巴拿马革命后,美国国会已经授权建立一支远洋装甲舰队。在萨摩亚海啸事件发生后,海军部长本杰明.f.特雷西报告说,即使在一场防御性战争中,美国要想有任何取胜的希望,它也必须拥有铁甲舰。他提议,在12到15年内,建造20艘近海防御舰只、60艘巡洋舰和20艘铁甲舰。但仍然有许多人认为,铁甲舰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品;此外还有一种普遍的信念就是:巡洋舰、甚至没有装甲防护的巡洋舰,就像陆军的轻骑兵,能够在敌人由铁甲舰组成的舰队驶抵美国海岸前很久,削弱其力量。对此,斯蒂芬.卢斯粗暴地予以否定。他不客气的在文章中写道:“轻骑兵的职责之一是保护军队的侧翼。我们的巡洋舰保护谁的侧翼?没有谁!没有主力部队,没有战线,没有铁甲舰,没有海军,除了辅助性船只外没有任何东西!”他更加直率地说:“铁甲舰是海军的基础。美国没有铁甲舰,因此就没有海军。”

尽管直到今天还有美国人仍然提出不同的意见,达尔文的进化论却在美国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对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方面,像亨利.乔治那样的社会改革家(乔治把美国海军说成是不必要的“滑稽戏”)相信,至少在“新世界”,人类已经进化到不需要战争的阶段。古老的做法可能继续使“旧世界”苦恼,但战争不会再次波及美国。根据同样的理论,其他人(如卢斯和马汉)不承认物质的进化必然带来道义上的进化。相反,他们认为,适者生存的法则正如在其他地区一样,在美国仍然适用。而且海军有它自己的进化观点。

现在的马汉,迫切需要找到实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扭转美国海军发展的不利局面,这也是他为什么如此焦急的盼望林逸青到来的原因。

在马汉看来,古老的乾国在东亚地区的缓慢崛起,同乾国海军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密不可分。从乾日苔湾海战开始,乾国海军虽然吃力但有效的保证了乾国漫长的海岸线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迫使其远东的强邻俄国和日本不敢对其轻举妄动。不久前强有力的回应日本入侵朝鲜的行动更是让全世界对这个古老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刮目相看。而之前就久经战阵的林逸青这一次指挥乾国海军的杰出表现也让世界海军观察家们大为赞叹。这一次作为访欧使臣,林逸青每到一个欧洲工业强国就大甩订单,令美国人惊叹不已,美国工商界盼望林逸青到来的焦急程度并不比马汉等海军界人士小,而如果林逸青能在美国下单购买军舰,无疑会刺激美国公众对海军发展的重视,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听说林逸青伯爵阁下还没有把他在日本的战争经历和有关乾国海军的发展历程总结过,我们可以请他把这些都写下来,由我们来帮他进行整理并出版,这样无论是对美国还是乾国,都有好处。”皮尔里建议道,“据说他如果在乾国出版这些的话,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围攻。”

“很好,就这么办。”马汉点了点头,“而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和他提供的资料形成印证。”

此时的马汉还不会想到,林逸青的“战争回忆”,会给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