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意外发现(3/4)

的希望寄托在了一种新式秘密武器上,就是被称作“亨利”号的“潜水鱼雷艇”。

“有一种技术能够使船进入水下甚至到达水底,还可以再浮出水面。它有着巨大的体积,但是没有固定的质量,可以随时变重或变轻,上上下下任人控制……”这是当时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对潜艇的最初定义。此后,人们开始进行尝试,也制造出不少“准潜水艇”。早在战争开始前,南北双方都在研制自己的潜艇,而北方联盟的研究进展得比较缓慢,由于南方邦联需要一种快速有力的武器来扭转战局,同时南方邦联的几个海滨城市里的人们对发展潜艇的兴趣很高,南方很快走到了潜艇发展的前头。不久“亨利”号已经成功试水,而后“亨利”号被运送到查尔斯顿。此时,人们对这种神秘武器的威力已有所了解,期望这艘神秘的潜水武器能够打破北方联盟的封锁。但是南方邦联的军队认为亨利号的建造者贺瑞斯?亨利和辛格?考普斯只不过是一些工程师和成功的商人,他们既没有从军经验,也不懂海战,肯定不懂得操控这么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因此把“亨利”号转交给海军处理。南方邦联的海军接管亨利号潜艇之后,立即成立了一个小分队担任该艇的船员。经验丰富的海军中尉约翰?佩因自告奋勇担任这艘潜艇的船长,至于其他志愿者的身份则史载不详,这些人都是生平第一次操控一艘潜艇。

就这样,“亨利”号在一个海军军官的带领下,由一群志愿者操作着为它的第一次出征做准备。然而不幸的是,“亨利”号在约翰逊堡码头遭受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沉入了海底。有4名船员生还,其他5人则遇难。根据一个名叫查尔斯?哈斯克的船员描述,操作尾舵的约翰?佩因中尉不知何故突然控制操纵杆使潜艇下潜,而那时舱门却还开着。

南方邦联并未因此而丧失信心,事故发生后。驻守查尔斯顿的贝尔瑞格德将军立即命令采取一切措施将沉没在海湾底部的潜艇打捞起来。在“亨利”号要进行第二次出征之前。贺瑞斯?亨利说服了海军官员。决定选用来自蒙贝尔对潜艇操作熟悉的人员驾驶“亨利”号。于是“亨利”号直接开赴到它被制造出来的地方———位于蒙贝尔的帕克斯-里昂机械厂,并从那里挑选了一批新人来操控“亨利”号,其中还有该机械厂合伙老板的儿子托马斯?帕克斯,其他人则是来自蒙贝尔或者是机械厂的工人。

即使这样,这些新船员的经验也没有派上用场。随后“亨利”号在进行一次例行的下潜演习时再次不幸沉没。艇内8名船员,包括贺瑞斯?亨利本人在内,都未能幸免。即使是贺瑞斯本人在指挥潜艇的操作,他也依然未能使船员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南方邦联海军再次设法把“亨利”号从海底打捞起来。潜水员潜到海底时。惊奇地发现“亨利”号一头扎在海底的污泥里,与海底的平面成30度角。

“亨利”号接连沉没了两次,两次都使它的船员们遭受灭顶之灾,甚至连它的建造者也未能逃脱。即使这样,人们依然没有对它绝望。经历第二次沉没后,贝尔格瑞德将军下令任何人不得再使用这艘潜艇,而乔治?迪克松中尉最后说服了贝尔格瑞德再次起用“亨利”号。

虽然“亨利”号经历了两次致命打击,但南方邦联海军仍然能够组织一批新的志愿者来驯服这艘桀骜不驯的神秘武器,他们在乔治?迪克松的带领下,对潜艇进行几个月的修理。然后驾驶着“亨利”号演习,为他们的第三次出征作准备。因为这些人与南方邦联的秘密任务有关。为使所牵涉到的人的身份不被泄露,许多记录在南北战争结束后都故意被销毁,因此他们的资料不为人们所知。

那一天傍晚,太阳刚刚下山,苏利文斯岛附近的一个码头内,8名勇气可嘉的南方邦联海军的水手操控着这种神秘的“潜水鱼雷艇”开始了他们狂热的冒险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