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零六章 药厂奇灾(3/4)

木头、石头、人头、人臂以及缺胳膊断腿的人、无头无脸的人,还有各种家禽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真是骇人听闻。”

“这次事件的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遇难者不论男女,不论死活,也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很多人的衣服鞋帽尽被刮去,全都是赤身倮体,一丝不挂。一篇当事人写的笔记记载着这么一件事:在街上有一乘女轿经过,只听一声震响,轿顶被掀去,女客全身的衣服都被刮走,赤倮倮地仍旧坐在轿中,全身竟没有一丝伤处。他们的衣服都被吹到哪里去了呢?据说事后有人发现,衣服全都飘到了山上,挂在树梢上。校场口落的衣服堆成小山,其中各种器皿、衣服、首饰、银元和铜钱都有。”

“根据随后调查的结果,这次的灾难,是设在古家坝的火药厂储存的火药因为天气炎热保管不善发生了爆炸造成的。虽然火药厂在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发生事故的问题,将地址选在了郊区人烟稀少的古家坝一带,但谁都没有想到,当这里真的发生了爆炸事故,会出现这么悲惨的结果。”

“这次事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说是雷电或龙卷风引起的,有说是火药库管理不善引起的,因为在这次事件中,事故现场发现了大量火药爆炸存在的证据,因此将此次灾难归为自然的力量是不符合实际的。”

“火药厂总人数为186人,它属于四川兵工厂的分支机构,专门制造军用的火药。从现存的建厂资料记载来看,这里制成的火药仍然是用坛装的,到事发前,火药厂已经生产出了大约5万斤火药,如此多的火药,存储、管理(防潮、防雨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详细调查了解了火药厂的情况。对乾国人的管理能力有了一个直观的看法。那就是他们的管理水平。比起西方国家来,还是大大的落后的。”

“其实关于火药厂发生的事故,以前就有记载,很早以前,当西方的军事技术还没有进入这个古老的国家中时,乾国政府就在城内开设工厂,专门制造、贮存火药和兵器。当时制造的是黑色火药,制成后装入陶坛内贮存在地窖里。乾国政府官员的遍及政府各个部门。在火药库的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由于这些人没有知识,又擅权胡为,因而火药库屡屡发生事故。例如在镇压云南省杜文秀掀起的叛乱时,将要出征的四川政府军领取火药。监放火药的官员因陶坛内的旧火药已经结成硬块,不便分发,于是就命令工匠粗暴的用铁斧劈开,结果造成爆炸,‘声若雷霆,火枪、火箭迸射百步之外,烧死张渝及把总富阡等十二员、军人刘仲平等一百六十二名。其局内工匠人等并街市经过居民死伤者多不可稽。焚毁作坊五连,约三十余间。火药火器无算。’”

“人们一般认为成都城的这次大灾难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实际根据在成都的外国人的暗中调查,在很早以前就已有发生,只不过这一次的火药厂爆炸灾难是当中最大的一次而已。在成都兵工厂设立以前,这类事故一直频繁不绝。如彤郅九年‘九月庚申,山东火药厂火药灾,伤毙数百人。’彤郅十一年的一年之中,竟连续发生3次之多。据官方档案记载,‘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月癸巳,铸炮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哪怕是新式的火药厂,虽然引进了外国的新技术,但因为陈旧的管理方式,仍然不断的出现事故,如官方的记载:‘彤郅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卯时,新火药局忽震一声,损坏房屋、人民许多。至六月初二日午时,药厂大震,略减于彤郅九年时也。八月初七日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圣明矜怜之,发银分赈……复施棺或席殓埋……至彤郅十三年四月初二日,新局造火药处,复响一声,损人命房屋甚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