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章 杨文广马失前蹄(2/3)

宗也就是赵祯的老子以后,所有武将带兵都会有文官做监军。

杨文广也不例外,气人的是朝廷这次为他出征配了两个监军,一个是侍御史余靖,一个是秘书少监柳青南,按理说余靖的身份地位最高,可他一路上不说话,那柳青南不言而喻成了整个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三月初五,禁军到达清远,这时候分歧出来了,杨文广的意思是直接增援梧州,因为广州暂时还是安全的,但柳青南认为他们应该留在广州等待侬智高,他给出的理由是以逸待劳。

两个人争辩不下,就来询问余靖的意思,余靖说道:“这个简单,去梧州活留在广州都行,但禁军不管到那,失败了谁就承担责任。”

这下柳青南不争了,还全力支持杨文广增援梧州,从清远到梧州还要经过肇庆和云浮两地,杨文广首次在南方指挥军队,接下来遇到的麻烦出乎了他的意料。

第一个问题就是气候,北方的士兵到了南方很多人身上出了痱子,医疗条件又不达标,伤兵满营的情况下,还没到战场,自己的人就先少了一半。

第二个问题就是地理环境,在这里不是小水坑就是小水洼,加上茂密的森林,大军基本是走了一路,修了一路。

第三个就是饮食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并没有带多少,朝廷给出的旨意是就地取材,南方人以米饭和鱼肉、海鲜为食材,北方的士兵也吃不下去这么口味清淡的饭。

到了德庆府,军队得到了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杨文广清点了一下人数,能跟随自己上战场居然不到七千人,三到四成的人在路上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德庆府和梧州只有两天的路程,这时候必须得有一个人留下来坐镇后方,经过商讨以后,余靖留下来,杨文广和柳青南带大军援救梧州。

余靖在真宗时期也是上过战场,和辽军真刀真枪的干过,他对两人想迫切立功的想法能理解,但没有大量斥候的清理前哨、打探消息的情况下,两眼一抹黑的就杀向梧州,余靖不是很看好。

杨文广也是沙场老兵了,余靖觉着他比自己的经验丰富,也许就像杨文广想的那样,侬智高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对上朝廷的正规禁军不堪一击,当然这只是他心里的想法。

侬智高深谙大宋朝廷的用人之道,对杨文广这种老将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禁军所有的缺点正是他们的优点,摆出一副要围攻梧州城的架势后,他悄悄带着大部队离开了。

杨文广排除斥候在前方十里之内扫清障碍,但斥候传回来的消息却是风平浪静,这个时候杨文广很得意,因为他觉着侬智高根本不会带兵,居然一点的准备都没有。

急速前进下的禁军没有遇到一个侬智高的士兵,直到第二天他们站在平地上远远能看到梧州城时,侬智高才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再怎么说这个时候侬智高也应该派人来看看吧!

“大将军,我们渡不渡河。”

杨文广犹豫了,本来简单明了的事情现在有点扑朔迷离了,在渡河过程中被敌人半渡而击的例子数不胜数,禁军不善水,而侬智高的人常年生活在水边,一旦被敌人抓住这个破绽,很有可能杨家的一世英名就毁在自己手上了。

柳青南这个书呆子对传令兵说道:“立刻渡河,梧州城的百姓还等着我们解救呢?”

杨文广即使对柳青南再不满,这时也只好听之任之,但他心中萦绕的忧虑却更严重了,他觉着自己换做对方,也一定会在这条西江上做文章,半渡而击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

前锋部队过去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自然,杨文广知道有没有埋伏马上就会揭晓,部队渡过了一半,他心里的担忧都快放下了,但伴随着水中露出的人头和河对岸铺天盖地的杀喊声,杨文广的心凉了。

“所有人不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