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章 崇祯2(2/3)

他雄心未灭,现在皇帝雄心壮志,他这把老骨头都拆了那也行啊。

就这般,徐光启开始了自己全国各地奔波的日子,不过精神头足,竟然越发地老当益壮了。

这也不奇怪,人啊,有了奔头,不就神采焕发了吗?

徐光启对于皇帝的远见,在推广玉米和土豆中,越发地佩服了。每到一地,他便能拿到足够的种子,当然了,皇帝的配套政策也是吸引老百姓的另一个原因。和农户们签订了协议,明年官家会大规模回收土豆和玉米。有了这样的保证,大家还有什么顾虑呢?

再者说了,即便没有这个政策,官府的命令那也是要遵从的啊。

因为大明操蛋的税收制度,所以在听说了耕种新的种子之后,可以免税的皇令之后,陕甘一带的百姓争相抢种,当然了,这两种作物不挑地,哪怕是多么贫瘠的地都可以耕种,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此事推行顺利就好,徐光启和崇祯皇帝都是高兴的。

当然,这个推广也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事儿,这都十一月了,除了南边儿之外,剩下的都是天寒地冻的,想要耕种,想想都不可能。

当然,这也为皇帝和徐光启提供了准备的时间,不管是种子,还是推广,总得要人手,总得需要时间吧。

大明疆域广大,虽然这次的重点推广区域是在陕甘一带,可是其他地方贫瘠之地还少了吗?

是以,从现在到明年三四月,至少有小半年的时间,足够徐光启拉起人马来正儿八经地干这件事儿了。

当然了,朝臣们在听说了徐光启的职务之后,面露不屑,虽然农事是重中之重,可是对于目前的大明帝国来说却不是最要紧的,皇帝的眼界格局还是太小啊。

好在皇帝并不知道朝臣们的腹诽,如若不然,他恨不得将这些人统统弄死了才好呢。

那么在朝臣眼中,目前最为重要的,或者说一直都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清算阉党啊,这几乎是小吏们都能说出来的答案,时间拖的久了,很多事情就会不了了之了。

大家都想趁着热乎的时候赶紧滴捞点好处,这其中就包括东林党人在内的所谓清流们。

大明一直自立国之后,一直都是打压武官,重用文官和阉党宦官,可是如今呢?

到了朱由检这里,就是尾大不掉了。

皇帝的第二个人事命令并不是斥责三司对于阉党清算不力之事,而是废除了宦官督军的规矩。

各地的随军宦官都招了回来,至于怎么安排,那就再说了。大不了,送去煤窑做苦力好了。

皇帝轻描淡写地想到。

这个政策真是让满朝的武将高呼“圣主出”,哪怕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这般地称颂自己了,可是朱由检还是觉得满心欢喜。

少了宦官的掣肘,即便是大明的将领再怎么废柴,好歹也算是能发挥些作用了。

当然了,欠饷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军队的战斗力就一日没发保证。

皇帝当然知道,可是知道归知道,他也没法子弄点钱来啊,如之奈何!

好在他用自家死去的皇兄的手工作品换回了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据小光团自己吹嘘,都是可以亩产千斤的好东西。

在大明朝,若是那地的作物能亩产三百斤,那就是大丰收了,麦穗都是可以当成祥瑞,进贡给皇帝看的,可想而知,当小光团说土豆和玉米可以亩产千斤时,朱由检的震动。

当然,他并不是一味地信任小光团,这一切,都是他又反复地在和徐光启确认之后,才同意大规模推广的。

大明的百姓,一直都是隐忍的,只要给口饭吃,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攘外必先安内,朱由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