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20章 捷报和噩耗(2/3)


吐蕃地属高原,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这样的地方被我大唐占有也没多大用处,何不就此跟吐蕃和谈,让他们称臣呢?”

“皇上,微臣同意司空的建议!”

说话的是王珪,“大军只要在朔方,就要消耗钱粮,以此大胜跟吐蕃和谈,吐蕃不会不答应,而这样既能废除两国刀柄之灾,又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李世民没有说话,继续向众人问道,“你们是意思呢?”

“皇上,臣以为北王殿下奏章说的很对,吐蕃不会咽下这口气,还会兴师讨伐,过早罢兵和谈,还是为时过早!”

侯君集说道,最为军旅大将,他自然清楚李恪的建议是对的,便毫不犹豫的支持。

“皇上,微臣以为该当静观其变,要是吐蕃主动和谈,我们便罢兵,要是吐蕃不动,我们就等一年,过了今年再言罢兵也不迟!”

萧禹说道,他见李世民出于两难的地步,既想罢兵,又想彻底打败吐蕃,便提出了折中的办法。

“玄龄,你是意见呢?”

李世民问道。

“皇上,微臣赞同萧中书令的建议!”

房玄龄说道。

“恩,那就先静观其变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至于,李恪上面提出的让全国牢狱之中的死囚充军朔方,以充斥兵源,这个你们觉得可行吗?”

“皇上,微臣觉得可行!”

侯君集说道,“朔方环境艰苦,吐蕃和吐谷浑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意志,大唐要跟他们作战,兵源是一大问题,特别的悍勇之兵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北王殿下的建议整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侯君集是兵书尚书,他的意见是站在军方的角度阐述。

在政务上,李世民可以不听取他的建议,但在军事上,他的建议对李世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文本,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李世民询问岑文本,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大臣不同建议的皇帝。

“皇上,微臣赞同侯尚书的话!”

岑文本说道。

“玄成,你说呢?”

李世民又向魏征问道。

“皇上,老臣没有意见!”

魏征回道。

“恩,那就这么办吧!将全国牢狱总的重刑犯和死囚全部押解到朔方充军,他们的一切交由李恪处置,派人到朔方犒赏三军,让李恪继续坐镇朔方,静观吐蕃动向!”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七人躬身领命。

末了,李世民又叮嘱岑文本要保证朔方粮草和兵器,还有过冬的军需物品。

岑文本躬身领命,大家这才离开了御书房。

等众人出了御书房,李世民又翻看了李恪的奏章,细细的看了一遍关于李恪对吐蕃的分析,心里非常矛盾。

其实,开疆扩土的每个君王的梦想,是每个君王留名青史,让后世仰望唯一途径。

可李世民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心里也清楚,长孙无忌的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吐谷浑二汗吐蕃的国土大唐即便是占有了也是一块鸡肋。

所以,他的心里也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办!朔方大捷的消息从皇宫传到长安城只用了两个时辰。

现在的长安城,已经开始欢庆!大唐又一次战胜了吐蕃和吐谷浑这样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北王殿下三个月歼灭了敌人二十万大军。

这对大唐百姓而言,及荣耀又振奋的消息。

所以,长安城变得喜气洋洋,到处都在传颂北王的赫赫威名。

甚至,有信使的传播,长安百姓已经知道了鬼面骑血战的经过!所以,长安城,还在流传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