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5章(4/5)

,有了自小的情分,就是以后长大了也是一样。”

她说着,又突然转移了话题道:“对了,听闻娘娘的弟弟近日升了金吾卫同知,恭喜娘娘了,小小年纪,就有这样大的造化,实在令人羡慕。不知令弟如今可定下了亲事?这样年轻有为的人,真正是乘龙快婿的佳选,若非臣妇已经没了嫡女,庶女又怕委屈了令弟,臣妇都是想和娘娘结下这门亲事,招了令弟做女婿。不过臣妇娘家有个侄女儿,是臣妇娘家嫂子的嫡出幼女,最得臣妇兄嫂的喜爱,与令弟年纪正相当。若是娘娘同意,臣妇愿意说合娘家侄女和令弟的这门亲事。”

徐莺继续不说话,只是端起茶碗继续喝了一口茶。

赵章氏直接看向她,没看出什么来,便又继续接下去道:“娘娘身处后宫,怕对前朝的事知道的不甚清楚,如今外朝已有阁臣请立太子。皇上四岁便被立为太子,至二十八岁登上御及,因储君早立,国本一直不曾动摇。皇上英明神武,自然知道早立太子的好处,对朝臣的上请亦有所动,只是概因立储之事牵扯到多方势力,一时不能决断。若此时有人在皇上面前陈情,让皇上早日作下这个决断,不说会百官会称颂她的大义,史官怕也会记下她大大的一笔,就是宣国公也会记下她的恩情,以后为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莺在心里笑了笑,先是说了二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又说了希望二皇子和四皇子、五皇子互相帮衬,再用徐鸰的婚事引诱她,最后暗示她向皇上提立太子的事。若是她真的是个没见识浅薄之人,说不定还真的被她说动了。毕竟她要替自己的儿子考虑,皇上重视嫡庶,若无意外,二皇子便是下一任的国君。而不得新皇喜欢或者让新皇厌弃的人,日子会过得如何,详见如今的惠王和庄王。

而赵章氏的娘家也是十分煊赫的世家,能娶得这样人家的嫡女,以徐家这样出身小户的人家来说,简直是祖上积德了。另外一方面,这也算是赵章氏给徐莺的保证,她弟弟娶了她娘家的侄女,两家成了亲戚,是她许诺给徐莺以后二皇子会善待四皇子五皇子的保证。

只是先不说宣国公府未必能做得了二皇子的主,就是能,一个联姻能算得了什么,何况还是她的娘家侄女,跟宣国公府并没有多么紧要的关系,这个保证简直脆弱得不堪一击。而她跟皇上提立太子,却是要冒着被皇上厌弃的风险,这怎么看都是一桩她吃亏的买卖。赵家的人未免太看不起她的智商了。

不过也是,她出身小户,在这些世家夫人的眼中,大概就是运气好一点点,见识却没有多少的女子。

徐莺放下茶碗,对赵章氏笑了笑,道:“本宫一个女人家,只管好好侍奉皇上,为皇家开枝散叶,其他的事,特别是对朝廷里的事既不懂也不感兴趣,立储之事更不是本宫能置喙的。夫人找本宫聊朝廷的事,实在是找错人了。至于本宫弟弟的婚事,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宫弟弟的婚事自然由我父母做主,本宫一个进了别人家门的姐姐,实在不好对弟弟的婚事指手画脚。”

赵章氏脸上的表情渐渐僵冷起来,眼神有些肃杀的望向徐莺。

而徐莺则继续道:“对了,夫人,本宫没有念过什么书,不及夫人懂得多。本宫常听皇上念过一句诗词,叫‘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不如夫人解释一下给本宫听听。”

####

赵章氏是脸色一路阴沉的出了玉福宫的,直到出了宫门之后,赵章氏才不顾仪态的“呸”了一声,道:“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狐媚子,真是给脸不要脸。”

跟着她的宫女慌张的看了看宫门口的侍卫,连忙小声劝她道:“夫人,小心隔墙有耳。”

赵章氏这才脸色不虞的上了马车,直接回了宣国公府。然后也不等回院子换下命服,直接去了宣国公的书房。

让书房的小厮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