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七章 武唐内乱(2/3)

慕容冕凭什么继承王爵?

在降将闫寿的劝说之下,慕容池心中有了取代羸弱的皇帝的想法。

当年,李存义是圣汉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依靠着掌握天下三分之二的兵力而攫取南方,自立为帝。如今,慕容池也执掌武唐三分之二的兵马,他又岂能不做他想?

闫寿说道:“陈地乃靠山王征服,心中只服靠山王,这武唐天下,一大半都是慕容家打下来的。没有慕容家,哪有李家?”

慕容池问道:“陈地,可否服我?”

闫寿道:“陈地只服你。”

“好,你让心腹赶往陈地做好准备。”

“喏。”

十一月时,有百姓上报官府,在龙泉府山中发现一处营造,官府立即追查,发现此处有人铸造箭矢,随手双方发生冲突,但很快平息。冲突中,有一个叫奚屏的小衙役师父被流矢所杀,小衙役奚屏本打算报仇,可龙泉府府尹却意外地要求结案,并且解释说此乃朝廷营造所在,实乃一场误会。

奚屏觉得此事蹊跷,再加上为给师父报仇,于是暗中查访,发现此营造不在官府营造之列。他继续暗中追查,十二月,他查到了箭矢被送往靠近杭州府的介山军营。

驻防在介山军营的是慕容池的三百家将亲军,小衙役却发现箭矢数量可供万人使用,他夜探介山,在江湖人士帮助之下,赫然发现介山中藏有一支近万人的骑兵。

奚屏立即意识到有人谋反,他思虑再三后打算向官府告发慕容池谋反一事,但龙泉府都被其收买,哪还有人敢受理此案。

武唐长治三年元月上元节时,杭州城闹出了一桩丑闻,慕容池的侄子慕容福与镇南将军张君乐的弟弟张君诚为了一个歌女发生冲突,慕容福打了张君诚一顿。

这张君诚是张君乐的幼弟,当年大将军张楠跟随李存义谋反时,张君宝十九、张君乐十七,而张君诚才九岁,在张楠与张君宝战死之后,母亲又病逝了,张君诚成为张君乐唯一的亲人。

张君乐此人暴躁弑杀,风评不是很好,但对弟弟却又异常溺爱。张君乐自然不肯吃这个亏,但慕容家如今深受皇恩宠幸,在皇帝的说合之下,被迫接受了三千两银子的赔偿,愤恨地吃下这个哑巴亏。

奚屏觉得向张君乐告密不会错,而当张君乐拿到证据之后惊喜万分,甚至觉得此为不世之功。他自然是不会听信奚屏一面之词,暗中寻找证据。

三月,张君乐将慕容池谋反证据上报给了皇帝。

长治皇帝理事尽管性格文弱,但皇权乃是逆鳞,慕容家可以犯任何错误,却绝不许犯谋反大罪。

李石秘密召集皇叔镇山王李存元,皇叔安南郡王李存芳,镇南将军张君乐,左相顾惜,右相顾野密会,商讨如何处置慕容池。

顾惜与顾野二人虽然都姓顾,但顾惜出身于龙都顾家,是天下第一智者顾雍的族孙,代表着跟随李存义造反南下的文官集团,而顾野是江南顾氏,代表着江南文官集团,双方非但不亲密,还会暗中争斗。

但此时此刻,朝廷所有的争斗都必须放在一边,当务之急是解决慕容池。

经过一夜商议,李石下旨以加封慕容池为靠山王为诱饵,引诱其离开大军返回杭州受封。李存元率军围猎介山中的叛军,张君乐则在慕容池返回杭州时围攻靠山王府,顾惜带圣旨赶往江州接管水军,顾野带圣旨接管慕容池的禁军。

四路一起行动,有顺利者,也有不顺者。

李存元用了一天时间消灭介山里的叛军,但叛军只有三千,并非先前勘察的一万之数。

顾惜接管水军也非常顺利,慕容冕说慕容家深受皇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水军各部听从左相调派,不得不反抗。顾惜深知慕容冕不会反叛,并将此事报告给了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