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起变故(2/4)

司,接手转承包的工程,让二建这样的建筑公司从中收取管理费,拿走大部分利润。但是即使是剩下的小部分利润,除了用来支付工人的工资之外,都落入了袁世明的腰包。

所以袁世明从实质上讲,就是一个包工头。

包工头也有觉醒的时候,等袁世明钱多了,胆子大了,眼光也高了,就难免生出当家做主的心思。王者不得不早做打算,未雨绸缘,就替他再设计一条宽广大道更高层次的包工头!

王者的妙计就是,让袁世明不断地从南方招来工人,经过培之后再分批送到各大建筑公司当工人。他可以不断地从每个人身上抽取管理费用。招来的人越多,他的钱就赚得越多,他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别说有时间琢磨更大的发展,用不了多久,他的思路就会完全被工人生产线所占据,就会逐渐走向工人批发商的道路。

当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做得轻车熟路之后,又有大钱可赚,没有人会轻易放手,再转手去做的别的生意。惯性也是一种惰性,没有人能的逃脱。

袁世明眼睛不大,看人的时候,眼珠转得很快。可见他的脑子也是在快速运转。

王者说完。袁世明半天没有接话,只是一口接一其地喝茶。张大朔见有点冷场,就和王者说起改造小组。王者也知世淋世明肯定需要时间消化,也不催他,就和张大朔说起城气盯叭造,必定带动明州的经济,同时,也给了建筑公司大量的工程。工程一多,必然需要更多的建筑工人。

折江省不缺工人。但缺乏高级技术工人。

袁世明终于开口了。尽管有点犹豫,还是说出了口:“王主任,我有一个想法,有点冒进,但想试一试,南方一建能不能自己接工程,自己单干?。

贼心不死,其志可嘉。王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抚杀的,他也如实说出:“也可以接工程,不过袁总也知道,你一个南方人在北方打拼,在明州就算有点关系,能接上几个不大的工程,还要应付方方面面的关系。不说工商税务这些老爷部门,就是本的的一些滋事的村民,也不好搞定呀。张经理在明州呆了十多年,也算是半个明州人了,在遇到当地人无理取闹时,也是头疼得很。另外就算上头有关系。也不可能管住下面的村民。说实话,明州的当地人。有点敌视南方人

张大朔也在一旁附和:“是呀,经常有矛盾,起冲突。还好我在明州呆久了,他们不敢把我怎样。村民不管是你是省委书记还是省,只要惹着了他们,他们一样顶牛。”

张大朔无心的话,反而正好说到了袁世明的痛处。袁世明虽然认识景天天,但他也知道。景天天出面帮他说话可以,但具体事情还得由自己亲自操作,不可能省委书记夫人抛头露面去跑工程去疏通关系。再说,就算省委书记说话。官员不得不听,但普通百姓发起狠来,才不管你是谁。

至于王者所说的明州人对南方人的敌视,他是深有体会,哪里都有地域歧视,太正常了。

王者哈哈一笑,一副调笑的口气说道:“袁总来明州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赚钱。赚钱可以轻松地赚,也可以费力地赚,谁都不愿意费力去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受苦受累

袁世明出了一口气。好象跑完了千米跑一样:“就是,就是,赚钱为享受,不是为吃苦。其实现在我们的现状就很好,我回去就告诉马建国。就按照王主任刚才说的办,不要再想着去单干,他还想发展成什么大型集团!不要说可能性几乎没有,就是费尽力气花上十几年真的成立了集团公司,又能怎么样?十几年后我都成老头了,还能享受什么?人活着,就是享受现在这一刻。”

马建国?南方一建的二号人物,号称南方一建的智囊。听袁世明刚才一说,看来马建国做大做强之心不死,有意脱离别人控制,还想顽强地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