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章 畅谈经济(2)(2/2)

上巨州市一直是四平八稳地向前发展,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相反,巨州钢厂的效益却年年下滑。

尽管国内随着汽车行业的兴起,对钢铁的需要求量增大,但由于新兴钢厂的崛起,巨州钢厂的竞争力下降,人员老化,设备陈旧,以及管理效率低下,最主要的是,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地阻碍了巨州钢厂的市场占有率。

同等情况下,别家的钢材要比巨州钢厂便宜百分之十左右,谁会当冤大头,非巨州钢的钢材不买?

后来由于国际上铁矿石的涨价。导致巨州钢厂的效益大幅滑坡。因为巨州市深入内地,交通不便,远不如沿海城市在铁矿石的运输上有便利条件。一吨矿石,沿海的钢厂至少要比巨州钢厂少几百元的运输费用,折算下来,巨州钢厂光是成本就比人家的销售价格还高,怎么和别人竞争?

痛定思痛之余,巨州钢厂才开始投入巨资兴建自己的专用铁路线。由巨州市直通黄卑的渤海港口,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两重影响下,巨州钢厂已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正是由于有运输优势和港口城市的便利条件,位于连云港的鞍钢分厂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国内的钢铁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

巨州钢厂正是看到了鞍钢将分厂建在连云港的成功先例,才痛下决心修建一条救命铁路,直达折江省的沿海城市黄卑港,以便可以减少在运输环节的巨大费用,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只不过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失去了市场的先机。

“就象巨州钢厂,目光有就点短浅了。”王者心想既然让他说,索性就将巨州钢厂现在的弊端说出来。不管单士奇和高正勇是不是接受。也算了了他一桩心愿。他也不愿意看到家乡的钢厂,再次重蹈折江省许多大型国企的覆辙,因为运输成本的问题,渐渐失去市场。

王者的话一出口,单士奇的脸色立复凝重起来:“小王,但愿你不是故作惊人之语,以我看,现在的巨州钢厂,在国内的影响力还算不错。目前的效益也还可以,是巨州市的利税大户,你怎么就说巨州钢厂目光短浅了?”

高正勇也是一脸惊讶,不过他的态度比单士奇稍有护短不同,而是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说看,怎么个目光短浅了?照我看,无非就是一些大型国企的通病罢了,比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除此之外,巨州钢厂的市场前景还算不错,我也比较看好,你一开口就点出巨州钢厂这个巨州最大的企业,肯定是比我目光远,看得更深入了,说来听听。”

其起单士奇的吃惊,高正勇反而是虚心接受的态度。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