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93章胜者不胜,败者不败(3/4)

潜去获取荆州,那就是事业的累赘……

斐潜倒是不在意牌坊的问题,他只是纯粹的站在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之前诸葛亮的建议,让他替代刘表入主荆州,在战略角度来说,着实有些弊大于利,但是在情感角度来说,斐潜又不能表现得那么残酷,毕竟斐潜在荆州多少也是有些联系的,一些基本盘面,不能说丢就给丢了。

所以只能是像是大多数竞技比赛一样,先保平,再求胜,别搞莽一波。

庞统也是下场比赛的其中一员,所以他能理解。

诸葛亮则是观众,虽然理解,但不一定愿意接受。

毕竟现在诸葛亮和庞统有些不一样。

庞氏现在和黄氏,已经主要将产业转移到了宛城一带,即便是荆州分裂,亦或是陷入战乱之中,实际上对于荆州北部南阳宛城这一带,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不至于影响太大,所以庞统对于荆州是否完整,以及荆州归属问题等等并不会有什么必须要这样,或是要那样的想法,比较容易接受斐潜以整体战略为考量的思维模式。

所以庞统说,他没问题。

但是诸葛亮有问题。曹操搞了诸葛原本故乡,现在又来搞诸葛第二故乡,也不怪诸葛一生曹黑,死命也要掐着曹氏揍。斐潜可不想没做好诸葛亮的工作,然后诸葛亮觉得斐潜这个人无情冷酷无理取闹……

『春秋战国之时,晋楚有三战……』斐潜缓缓的说道,然后看了看白萝卜头,然后才继续说道,『战之胜者,不为胜,战之败者,不为败,孔明以为然否?』

诸葛亮略微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然也。将军所言甚是。』

『孔明且言之。』斐潜说道。

诸葛亮声音清亮:『春秋之时,周王衰微,诸侯互伐,礼尽废也。之时,楚国势强,兵马多盛,欲图中原,必然北上。晋文公临政,励精图治,亦欲重振晋国之威,故晋楚之争,乃必战之。』

斐潜微微点头。

『晋楚首战,乃于城濮。』诸葛亮继续说道,『晋军以少而胜多,以简而胜繁,以退而胜进,以专而胜分,故而一战而定霸主之位也……』

诸葛亮看了一眼斐潜,然后说道:『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于践土建行宫,尊襄王而献虏,虽说得封于侯伯,聚而盟约,然……故而,胜战而不为胜也……』

『邲之战,亦如是。晋军之帅,虽知不可以战,然战之……』诸葛亮显然对于这些事情非常熟悉,说的时候如数家珍,『临战之时,晋军无力驾驭跋扈之将,迟疑寡断,和战不决,临战不备,自然是受制于人,以致大败。此役毕,晋楚更替,楚得霸权,庄王一飞冲天,其鸣声远……然,楚国偏离中原,风俗礼仪多有异也,虽说楚得其霸,依旧不得长久,故有鄢陵之战……』

『楚以汝阴之地许郑,以坏其盟。晋连齐鲁卫共讨之,楚以出兵而击,遇于鄢陵。』诸葛亮说道,『楚军故技重施,突进而袭之,却遇沼泽而不得进,错失良机。晋军分击左右,自晨而暮,虽说得胜,然国力已衰,其心亦异……将军之意,便是当下犹如晋楚乎?内有公卿争权夺利,外有吴齐等国窥视……』

晋国和楚国,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冤家,其中相互争斗的战争一共打了十一次,大部分都是晋国获胜,楚国获胜的次数并不多,只有邲之战、北林之战而已,但是如果说这其中重要并且影响较大的战役,那就是斐潜和诸葛亮所说的这三场。

尤其是鄢陵之战。

虽然说这场战争最终以晋国以微弱优势取胜告终,但是战争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随之而来,这也成了这两个霸主国转向衰落的一个标志点。战争的胜负其实早有征兆,对两国实力的损耗也有着多方面的、比较明显的原因。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孔明果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