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84章 画龙不点睛,画虎不点瞳,画纸人只画眼不点睛(1/3)

山野诡事,奇闻异志,风水迷局,人心叵测。

自古以来,一些民间志怪传说离老百姓很远但也离老百姓很近。

在老一辈中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人死茶凉烛留影。

这里的烛不单单指烛火照到的人影,古人一直有拿烛比喻人眼睛的传统,比如烛知、烛察、烛鉴。

人死茶凉烛留影,不单指人死后为死者照见谁才是守孝的孝子孝孙,照见世间炎凉百态,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谁是真孝子谁是假孝子,守孝三年都能看得出来。

但是这句话在绑匪山贼中还有另一种黑话翻译,在这些绿林人士中很迷信人死前最后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谁,就会在眼珠子里留下那个人的影子,死后会找上门寻仇。

所以这些个绑匪在撕肉票,杀贼劫道杀人时,总蒙着脸,不让死者认出自己,万一被看见了面孔,就会心狠手辣的抠掉死者两只眼珠子,防止晚上上门寻仇。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乡镇,全镇人口满打满算,连襁褓婴儿和孕妇肚子里的胎儿都算上,也就五六百人左右,在乡镇的唯一出入口位置立了座石头牌坊,叫凤凰镇……

要说这凤凰镇的地理位置倒也不错,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两侧伸展出小横岭,没有其它村子抢走此地风头,像极了凤凰展翅,恰好把凤凰镇围住,把天灾 都抵挡在外,形成独具一格的铁桶江山格局,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 但是能保儿孙三代人健康过完一辈子, 只要儿孙肯勤恳踏实过日子, 这里有山又有水足够吃喝不愁了。

今天的凤凰镇还是跟往常的平静日子一样,在昨夜晨雾还没完全散尽,天还没完全大亮的时候, 就有手脚勤快的几家人赶着一起合养的老黑牛犁地,准备新一年的春播。

或许老黑年真的太老了, 今天犁地没多大力气, 把几家人急得不行, 春播就只有那么几天,不把去年的老田翻新, 势必会影响到今年的庄稼收成。

关键是这头老黑牛是几家人一起养的,今天轮到这家犁地,明天轮到那家犁地, 后天轮到另外家犁地…今天耽误了犁地晚上想继续犁地补回来, 其他几家人也不会答应。

就在几家人相互指责对方没把牛养好, 老牛一个使力, 犁耙从水田里翻出一个沾满了泥巴的麻布袋子。

几名庄稼汉解开袋口一看,凄厉惨叫声打破清晨的平静, 很快,水田里犁地出一具女尸的事,就在人口不多的凤凰镇里传开, 闻讯而来的镇民们把水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女尸死法很惨,大人们看到后都惊地头皮发寒, 赶忙捂住小孩眼睛。

那女尸面目狰狞,表情仇恨愤怒, 两只眼睛的上下眼皮被人拿针线缝合,眼皮上密布黑色缝线, 看着就很瘆人,就像爬满许多条扭曲黑虫一样。

人们为死者叹息,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把人的眼皮都给缝上了。

活人最忌讳死人了,但总不能一直把人死人留在水田里,影响了镇民们的生活,在老镇长的吩咐下, 喊来几个属相大,正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找来草席裹起女尸,扛到镇里宗祠。

而另一边, 老镇长让人去喊来凤凰镇西头的话事人来看看女尸的情况,话事人就是懂得些山、医、命、相、卜的民间玄学高人。

话事人背着小木箱,再带着个小徒弟,急匆匆赶来,话事人一见到女尸的双眼被针线缝合,当即就变了脸色,说要尽快找个好地方把女尸下葬,绝不能留此尸在凤凰镇过夜,否则会有大祸临头。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这女尸由谁扛回来的,继续由谁负责抬棺,好生厚葬,别缠上凤凰镇,虽然中途发生点小变故,话事人对着女尸说尽好话,又是烧香烛又是烧纸钱,一顿好生伺候安慰后,总算一切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