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6章 副校长吕建松(求订阅)(2/3)

说道:“起葱不得干活?”

看一眼吕振林,吕建松不情不愿起来,晃晃悠悠朝大门口走。

出于礼貌,吕冬将人送出去。

吕建松突然停住,站在大门口,说道:“冬子,你不地道。”

吕冬纳闷:“叔,咋了啊?”

吕建松说道:“我是不是你老师?”

小学时教过两年语文,吕冬没法昧着良心说不,点头:“是!是!”

“你当学生的发财了,不请老师喝顿酒?”吕建松伸手来拍吕冬肩膀:“是不是不地道?”

吕冬心说,不是不请,是害怕,动不动就从中午喝到晚上,谁受得了?

他借着大门口上的灯看得清楚,吕建松的袖口都亮的反光了,大概他本人都记不清多久没洗衣服了。

吕冬只能应付道:“有空我一定请松叔喝酒。”

吕建松晃荡着北往走,很快拐到去老街上的路。

他家在吕建仁南边不远,以前吕冬经常听七叔讲吕建松家的故事,比如老鼠屁股做成的米缸盖子等等。

反正从小学起,这就是全村数得着的邋遢家庭,上中学的时候,吕建松的闺女在宁秀中学鼎鼎大名,一度甚至压过吕冬,人称丐帮帮主!

这可不是黄蓉那种丐帮帮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丐帮帮主。

至于吕建松的教学水平,一言难尽。

吕冬一度怀疑,自个写东西难,就是小学没打好底子。

但当年甄选老师考试,村里邻村那么多有文化的能人,愣是考不住,吕建松却通过了考试。

从此,吕建松过上了上课布置抄课文,接着扛起锄头下地的教师生涯。

众所周知,村里在小学的人事上,并没有发言权。

第二天,吕冬起个大早,吃完早饭,汇合吕建仁,开车去北河,先跑一趟熟悉路,省得迎亲时走差道。

回来又拉上李敏和胡春兰去县城,在吕建仁熟悉的一个喜铺里,订了红纸、灯笼、彩旗、双喜、彩灯等等物品。

喜铺不见客户不挂弦,客户先定好,再去进货。

等李敏和胡春兰选好糖,吕冬直接给徐曼打个电话,让她联系火锅店供货商,进些烟酒茶。

吕冬做餐饮行业的,有这方面的渠道,用不着喜铺。

回村吃过午饭,下午基本没啥事,吕冬准备跟吕建仁去河上看看,吕振林看到他们俩,直接拉了劳力。

村里买的块煤到了,让去小学校帮着卸货。

小学校房屋暂时没法改造,今年冬天还得熬一熬,但也不能让孩子们冻着,冬天除了教室北墙继续用塑料布钉住,还会点上炉子取暖。

吕家餐饮公司生意非常好,村里有钱了,条件自然能改善,吕振林订购的都是西边过来的优质无烟块煤。

吕冬、吕建仁和在家的李家柱、李山等人都过来帮忙卸煤,成袋装的块煤堆进棚子里。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卸了一半,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围观的孩子轰隆隆跑去教室。

小学校一到五年级俱全,除了吕家村的孩子,还有不少河对岸马家村的,每个班都有三十多个孩子。

上课铃声响起没多大会,校长徐琴端着水过来,让卸完车的人一众人洗手洗脸。

徐琴刚到三十岁,两年前调过来当校长,但本身是女的,岁数小资历浅,又是外村过来的,管起小学校来很吃力。

乡村小学不好管,老师也不好干,尤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