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0章 谁说了算(2/3)

是指在公司发生送股、股份分拆、合并等情况时,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作相应调整。

举个例子:优先股按照10元1股的价格发行给投资人,初始转换价格为10元1股。后来公司决定将每1股拆5股,进行股份拆分,则优先股新的转换价应该调整成2元1股,对应每1股优先股可以转为5份普通股。

还有其他棘轮条款等内容。

听完苏辰说的后,孙正义眉头微微一皱:“那公司谁说了算?”

“盛世是绝对大股东,自然由盛世说了算,不过我们实行全球本土化,不会安排人来公司里主导,你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苏辰说道。

孙正义端起茶壶,笑着道:“苏君,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我真的没想到会有投资人来找我,所以我需要时间考虑。”

“好的,那我静候正义先生的佳音。”苏辰把酒店的名片拿出来:“我现在住在这个酒店,如果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沟通。”

“谢谢。”孙正义毕恭毕敬接过名片。

又喝了茶,东扯西扯后,苏辰直接离开。

他不知道这个日苯人会不会答应,不过就算不答应又能怎么样?

到时候自己抢先把那些企业都投资。

因为孙正义的模式,他早就摸透,基本上是这样的:投资一家在某一方面领先的公司,然后把它推到资本市场上去并少量套现,套现额以收回投资成本并有一部分投资利润为度。

然后用投资收益进地再投资,再套现。

这个做法既体现“长期投资互联网”的战略,又在总体上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

但现在一切都还未知,如果孙正义不接受,那就自己干。

旗下缺一个软银公司,并不意味公司业务不能展开。

回到酒店里,苏辰又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好几个名字。

都是软银未来即将投资的产业,有金士顿、雅虎、香港亿通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盛大网络、阿里巴巴等等,都是没有出现过的,这个倒也不着急。

再仔细回想,目前可以投资,但没有投资的产业。

有些产业只能慢慢等,苏辰没办法催生出来。

就像是他电影公司里的那些艺人一样,不可能随便找个角色就让别人去演。

思来想去,他觉得也就半导体产业似乎可以看一看。

因为,此时的日苯半导体产业马上要进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在即将到来的个人电脑时代,日苯半导体企业已经失去最后的筹码。

包括nec、日立、富士通等在内的日苯制造业企业,都是垂直一体化的整合分工模式,他们同时生产半导体和整机。

然而除了日苯的整机厂商,没有多少c公司,愿意把日苯人用25年保质期技术生产出来的昂贵dram装在自己的机子里面,因为个人电脑的寿命不过5年时间,也不需要多高的品质。

身处大型机时代“技术最强”的神话之中,日苯半导体企业远未醒悟。

而在隔海相望的韩国,一家野心勃勃的企业正在偷师日苯,而傲慢的日苯人,却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三星dram大业的建立,其实和日苯人有不少关系。

1983年,三星接受夏普的技术转让,建立dram一厂,初步尝到了甜头,但之后的二厂栽了跟头,因为成品率太差,建厂失败。

到三厂以后,三星花高价组建一个由日苯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好“让钱发挥作用”。

在加上美国与日苯半导体的打压,苏辰认为这会是自己弯道超车的机会。

只是这个车,要怎么超,他还在考虑。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