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2/4)


司令长官并恳转呈委员长钧鉴:

挺部未能恪守军令,致酿成横决覆没之惨祸。挺上负国家,下负部属,虽百死不足以赎其罪。恳即明正刑典,以昭炯戒,幸甚,幸甚。兹尚有恳者:

一、请即遵钩令交军法审判,并在上饶组织军事法庭,立付判决,并以明令公布,以免周折迟延。

二、恳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问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彼辈在此意外行动中,概奉挺令而行,无责可言,且其党籍问题在挺部合法存在之日,不属违法。在事败被俘之后,假若横加追究,备受折磨,于法于理于情,均欠恰当。挺闻之,凡自爱其人格者,必能尊重他人之人格;凡宝贵自己之政治节操者,必能尊重他人之政治节操。螳臂挡车,贤者过而试之。今委座方以尊重道义节操人格为天下倡,且执政党亦应以宽大为群伦楷模,则挺愿以一死为部曲赎命,谅不至斥为矫情钓誉,故作不情之念也。

三、或判挺以无期徒刑,并准所部少数高级干部伴随锢,其余概行释放,则挺多年所抱而未能实现之愿望,当藉此而伸。挺少时深感隐遁山胖,静读研习之乐,从此长隐于牢狱以研读终其残年,并从事于译述关于文学、军事书籍,于社会不无小补,妻儿亦可资为教养。

若准予前者,挺当从容引颈就戮,必无怨言;若准予后者,尚望明令宣判后移渝执行。因交通较便,书籍借措较易,而质疑问难亦较便也。

挺今日为未判决之囚,本不应有所申述,但因上峰之周全,友朋之爱护,纷谋代为法外求宥,私衷感激,更因此令其隐于痛苦之深渊,故不得不一述其志。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盖惟绝无自私观念之人,始能说真话。委座信仰上帝,挺愿以耶稣之名,保证所言之真诚无伪。委座对国策曾宣示以不变应万变,窃念个人之操守,亦有至死不可变者在。韩文公云: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胡林翼公云:近年来官长之所少者才略,而尤少者真性情也。挺不愿苟且偷生,以玷前修,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幸垂谅焉。临电泰然,心地光明。

罪囚

叶挺敬叩

卅年二月十二日

顾祝同看着叶挺这封仗义执言的信,抑止不住地两手微微发抖,心里直吸凉气。你叶挺也太胆大妄为了!你不仅尖刻地鞭笞委座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尤少者真性情”,并还狂妄地嘲笑委座不“尊重道义节操人格”;而且把共产党“致酿成横决覆没之惨祸”一股脑儿揽在自己头上,“愿以一死”,“而将所部被俘干部”“概予释放”!他不禁冷冷一笑:“希夷,过去只认为你在战场上横扫千军,今天看来你在政治上也游刃有余嘛!你先别瞪眼,不是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这封给委座的信写得很高明嘛!嗯?”

叶挺腾地站起来,嘴角回敬地涌出几丝轻蔑:“你老兄的名为‘宴请’实为‘劝降’的表演是否也该收场了。我最后还是给你背诵一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此,我叶挺活着不会趋炎附势,死了也不会被后人唾骂。告辞了!”说罢,昂首挺胸,拂袖而去。

“你!……”顾祝同恼怒地刚喊出一个字,见叶挺已走出客厅,“呼”地一擂桌面,胸脯一起一伏,那神态颇像个气蛤蟆。

叶挺随后被押往桂林七星岩,而又被转押到重庆林森路望龙门22号一座豪华的洋楼里。

从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到高雅气派的洋楼,这天壤之别的变化,将意味着什么?蒋介石他们又在耍什么花招?叶挺心里好生猜疑。

结果就在两天后,谜底出现了。结果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式人物现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的陈诚粉墨登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