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章 兵越打越多(2/3)

匹!

这战马的数量,已经隐隐然跟公孙瓒持平了!

谁让历史上追击举、纯叛军残敌的任务,原本该是公孙瓒执行的呢。

“子龙斩获如此之重,其功非小,来来来,先赏赐黄金二十斤、缎二百匹。今晚众将不醉不归!”刘备非常兴奋,意气风发,倒似是有些飘了。

但赵云始终谨慎:“府君,此皆关都尉却月阵摧破敌胆、又阵斩贼酋所致,云不过追亡逐北,不敢当此厚赏,乞以此分赏骑军士卒!对了,怎么不见关都尉?”

刘备也不违逆他:“准子龙所请!云长刚才也是领了赏,回军中叙功分给士卒呢,咱同去看看吧。”

说着,他就拉着赵云的左手,一起去关羽那儿。

结果刚走到关羽营中,刘备就看到营门内立了一根高大的烧柱,看样子是在祭奠战死的士卒呢。

关羽在体恤士兵这一点上,向来还是做得很到位的。有军功赏赐分给大家之前,首先要感激一下此战中战死的弟兄们,这也是从军三四年养成的老习惯了。

烧柱就是一种汉代穷人坟冢上用来代替墓碑的木柱,因为这个时代的穷人大多数不识字,甚至名字都没有,所以立墓碑也不知道写啥,只有“士”才会立碑,最底层的立跟烧柱就算祭奠过了——

哪怕到20世纪,这种风俗在荷兰农村依然有小范围遗存,地处中原农村的看官可能见过。

士兵们也很多没有名字,而且死者太多不好刻碑,关羽就养成了每战后立个烧柱、浇酒祭奠说几句激励士气的话,然后把上级赏赐的肉食也先供一供,祭完了再给活着的士兵分食。

刘备知道关羽的习惯,所以从背后靠近时用手势示意左右不要通报、他也一并跟着肃立默哀一会儿。

刘备笼络人心的手腕,绝对在关羽张飞之上。

只是关羽只笼络底层、张飞只笼络士大夫,而刘备贫富通杀罢了。

只见关羽端起一碗水酒,洒在烧柱前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历数几名今天阵亡军官的功绩。

刘备和赵云听了之后,也是微微一愣,因为今天的血战中累计死了一个曲军侯、三个屯长,至于队率、什长,更是死了十几个。

但关羽一开口,首先表功的居然是一个叫傅士仁的屯长,而不是军职最高、杀敌最多的那个曲军侯。

刘备心中好奇,就听关羽念叨其中缘由。

只听关羽对着剩下在场的军官们讲述了一番大道理,主要是强调令行禁止的重要性,说过不许出击就不许出击、说过要忍住火力放近了再打就必须放近了再打!

那个曲军侯,虽然今天杀敌数量是今天战死军官中最多的,但是他一开始没太沉住气,导致阵型混乱了,所以当不得首祭。

而傅士仁虽然一个敌人都没杀,但他是在严格执行军令、让他只挨打不还手的诱敌过程中被活活射死的,所以他应该得到“严守军纪”的最高嘉奖。

然后,关羽把刘备为今天之战而分给丹阳营的五十斤黄金赏赐里,单独拿出五斤,占总赏赐金的十分之一,给了傅士仁的遗孀和遗孤作为抚恤。

全军上下对此决定肃然领受,并无异议。一时之间,关羽手下的两千丹阳兵,对于“军纪”的重要性认识又拔高了一大截。

原来在关都尉账下打仗,哪怕杀不到人、而是被敌人白白射死的,但你只要是在严格执行军令和军纪,依然可以得到首功和大赏!

“云长治军,有吴起之风矣。有为士卒同衣吮痈之义,又有厉行军纪之严。”刘备直到此刻,才出声嘉许。

关羽闻声,连忙转身拱手:“大哥,什么时候来的?”

刘备微笑抚肩:“刚才跟子龙说,今日要大犒士卒,过来看看,云长如此治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