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6章 化解董贼的最后一张牌(2/3)

锋折损失利严重,曹操本人都差点被臧霸逼入绝境,只不过程度没有历史同期那么惨。幸好济北相鲍信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才救了曹操,自己战死。

曹操怀着为鲍信报仇的信念,在这种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血战数日,终于杀退臧霸,收复济北、东平二郡,把青州黄巾在兖州的势力范围,赶回泰山郡。

然后曹操要求全军挂孝为工具人兄弟举哀。鲍信这家伙完成了“帮曹操顶上副州级干部”这一任务后,就领盒饭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过也因为这一系列机缘巧合阴差阳错的蝴蝶效应,曹操在鲍信灵前发下毒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斩杀臧霸、孙观等贼首级报仇,祭奠好兄弟在天之灵。

当然了,曹操的毒誓听听就可以了,不一定能当真——历史上曹昂、典韦死的时候,曹操不也把张绣恨得跟什么似的,但后来跟袁绍官渡之战相持到最惨烈的时候,听说张绣肯来投,还不是屁颠屁颠放下架子表示“旧怨别往心里去”。

他最终是否真的要杀臧霸孙观,全看曹操这一世有没有被逼得非得跟旧仇人联手的程度。

……

这一切的细节,跟公孙度其实没什么关系。

他只是在袁、曹各自崛起的过程中,被机缘巧合堵住了去辽东之路。既然不敢南渡黄河转去东莱,那就慢慢等呗。

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公孙度也在打探消息,一方面是找本地的客商,搜集一切辽东方面的情报,想知道“如果咱拿着朝廷的圣旨去接任辽东太守,阻力会不会很大”。

因为糜家的官营商船队规模还是很大的,所以关于“现任辽东太守糜竺在当地是否得民心”这一点,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公孙度得到的回复都是“糜府君恩准百姓常年借粮借牛参与官屯,也不过于逼迫百姓按期还贷,肯给宽限,利息也不算高,实在是难得的仁义君子”。

说白了,那就是几十万人民都觉得糜竺这种“一年利息还不到五成的官营低利贷太守”实在是太受人爱戴了,跟着糜竺开荒太有保障了。

另外,公孙度也大致得知了几个数据:当初刘备平张纯的时候,辽东四郡人口只有三十五万。后来刘备跟糜竺交接时,辽东的人口已经涨了十几万,有四十七八万的样子,多出来的都是当世刘备移民屯田的东莱、北海流民,都是青州黄巾裹挟的人口。

而现在,随着糜竺当太守也两年半了,而青州的黄巾久久不熄,所以每年持续给糜竺提供五六万流民,如今辽东四郡的总人口达到了六十万,官营借贷屯田也是如火如荼、足兵足食。

听说连乐浪郡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已经有两万户人在乐浪郡南部的浿水和汉江之间种水稻,糜竺还瞒着朝廷在那儿新设了一个郡叫带方郡。(浿水就是大同江,所以这个带方郡就是平壤和汉城之间的土地)

那儿似乎气候温润跟青州半岛差不多,青州能种的农作物那儿都能种,最初两年过去的移民为了尽快填饱肚子,适应当地气候种了青州韭菜和青州大葱,天天喝韭菜大葱做的大酱汤下饭。

打探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公孙度就知道他靠着和平交接或者“笼络糜竺手下属官靠拢自己”夺权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唯一有可能拉拢的,最多只是曾经同乡、还同朝为官有过数面之缘的都尉徐荣,就这把握都不大,还得看公孙度拿得出什么价码许诺。

于是,公孙度最终便如是暗忖:“袁绍、曹操似乎都无意做‘近交远攻’的不划算买卖,而且他们目前还处在相持守势,不会为我火中取栗的。没办法,只能想办法跟公孙瓒互通款曲了,虽然他是辽西公孙氏我是辽东公孙氏,不是一族,但套套近乎还是有戏得。

要是许诺我当上辽东太守后,把辽东兵力、钱粮拿出一部分支援他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