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7章 攻个郿坞都能遇到皇甫嵩(3/4)

,这些家伙是准备卷了财物细软跑的,或者说是准备去投奔董越,要是没李素带兵堵截说不定真就让跑了。

割完首级之后,士兵们倒是想继续哄抢董旻车队里那十几辆装着钱财的马车,但是被李素勒令典韦徐晃制止了。

别说,幸亏徐晃这人平时治军还挺严格,所以这些汉中屯田兵虽然战斗素质不强,但军纪还是挺好的。

毕竟也是被人说成有“周亚夫治军之风”的人嘛,制止抢劫还是做得到的。

李素也不苛待士卒,当众宣布:入郿坞后可以自取价值万钱的珠宝财物,但不许动这些打包的贼赃。还画饼说郿坞里留下的财物肯定比这儿多至少数十倍,没必要去的路上就扛那么多东西。

然后李素火线拿出一些纸张和白绢当封条,把那些箱子都贴了,然后盖上他自己的蜀郡太守大印,让徐晃派可靠的人和三百护卫,直接护着这些财物车队回褒斜道,转交给后军待命的刘备。

徐晃请示了一下,委婉希望李素能允诺让押运的官兵至少全部升一级,李素这才了然,立刻当场对那个被挑出来押运的屯长下令:

“东西封存完好送回征西将军处,你就立升曲军侯,其余士卒军官,全部升一级,而且,我许诺你们到时候也士卒每人发放万钱,军官发放三万钱赏赐。此战死者每人十万钱。”

这话说完后立刻就安抚住了,部下都乖乖听命而行。

毕竟要人家放弃一个进郿坞发财的机会,立刻带着大笔封存好的东西回去,不给点好处谁干啊。

李素也趁机告诫其他人:“大家也不要有太多幻想,郿坞内剩下的财物,就算我们到得早,也未必都是我们的。这都是董卓搜刮司隶与三辅百姓民脂民膏所得,自然要归还朝廷为主。

而且据俘虏所言,董旻是听说了朝廷大军在皇甫将军带领下讨伐,才弃郿坞逃走。皇甫将军是征西将军恩人,我们千万不可为了财物与朝廷正义之师起冲突!违令者,军法从事!”

说出这个要求时,李素其实也挺无奈的。也怪他看历史不够细,一直以为是跟演义上那样、吕布带人来抢貂蝉。

没想到,真正来的居然是皇甫嵩为主帅,那可是卢植的老同事、也是刘备的恩人,怎么好跟皇甫嵩明抢呢。否则为了一点董卓的积蓄,把刘备多年经营的天下忠义美名毁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千万要忍住贪欲。

当然了,董旻带出来的这几十车东西,拿了就拿了,反正把剩下的董氏亲兵俘虏都杀了灭口,朝中人就知不道这批财物的存在了,更不会知道有多少。至少这笔小财李素发的是天经地义。

剩下的大头,走一步看一步吧。

部队继续前行走了没几里,终于看到了郿坞的城墙。李素根据俘虏口中问出来的情报,估计城里的人海不知道董旻已经逃了,也更不知道董旻被奇袭,这些人估计还是忠于董氏的。

李素想了想,就打算根据刚才遭遇战的启发,让徐晃、典韦再假装一下董越、樊稠,去喊喊门。

典韦扯着嗓门上前:“我乃校尉樊稠,此乃左中郎将董越董公,我等昨日清晨惊闻太师被贼臣所害,连夜从陈仓兴兵勤王,没有携带军粮,快快开城犒军!”

典韦喊了好久,但城头就是不开,只有几个守门官拼命说“夜深不敢开门,待天明再开。”

无论典韦按李素的吩咐,怎么说“延误军机该当何罪”都没用。

偏偏郿坞的城墙高厚都有七丈,根本不可能攻城。

就这么耗了好一会儿,估计都到半夜了,典韦、徐晃假装在西门外扎营,一筹莫展。忽然听到郿坞北门又有动静,徐晃连忙带着少数骑兵去迂回查看,居然发现北门冲出来足足好几百骑兵,但速度都比较慢,似乎负重很沉,明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