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番外之128 高太尉,祈战死!(求订阅,求月票)(2/3)

谁了,别的孝子都盼着爹爹长命百岁,只要他天天盼着爹爹早死。

可是谁也不能说他不孝......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好!”赵楷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高俅高太尉真不愧为大宋武士之典范......那朕就预祝太尉在辽东、辽西旗开得胜了。如果高太尉真的在辽东、辽西前敌病亡,那朕当追封他为王!”

其实高俅封王这事儿也早就在赵楷的计划之中了。

高俅死后封王一方面可以掩护韩世忠、姚平仲、岳飞、牛皋、吴玠这真正的抗金名将;一方面也能为一面提升武人地位的旗帜,可以稍微拔高一下武人的形象。

另外,高俅一旦在辽东军前“病逝”或是“战死”,那么之前弹劾他的那些文官,就个个都能扣上陷害忠良的罪名了,到时候发送一批去亚龙湾看海,也能刹一刹宋朝文官迫害武将功臣的邪风。

现在的赵楷没有能力从根子上——就是经济基础上提升武士的地位,也就只能搞这些治标不治本的动作了。

“陛下大恩,臣父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也不敢忘怀。”高衙内也松了口气,赶紧替那个要死不死的爹谢恩,谢完了恩,他话锋一转,又说起了打仗的事儿,“可是臣乃是文官,的确不会打仗......”

高衙内说到这里,又给身边两个五十来岁的武夫打了眼色。

陆谦、林冲都是明白人,马上附和起来了。

“官家,臣虽是武人,但是在延津之战前从未临阵杀敌,实在惭愧啊......所以臣对兵家之事,实在知之甚少。”

“官家,臣虽然粗通一些武艺,但是不懂兵法,在延津之战前,也从没有临阵杀贼的经验,实在不能指挥大军野战啊!”

赵楷笑道:“你们不必担心......你们负责筑城、守城就行了。运筹帷幄和临阵决战的事情,朕自有安排,不必你们去做。”

高衙内、陆谦、林冲还伸着脖子在等赵楷的“安排”,赵楷却已经对三人道:“你们收拾一下,过几日启程去蓬莱吧......高卿,朕委你为辽东镇抚使兼知复州事。

陆谦,朕委你为复州兵马钤辖。

林冲,你就当辽东镇抚使司都统吧。”

赵楷给三人派了差遣,可是三人并没有马上领旨。高衙内问:“敢问陛下,何为镇抚使?”

这个“镇抚使”的确是个新名号,高衙内、陆谦、林冲三人都是头一回听闻。

“镇抚使者,封疆之吏也,所据地方,除茶盐由朝廷置官提举外,其余均归镇抚使便宜行事。”赵楷解释道,“这些日子,朝中有些大臣提出了在河北、河东沿边之地设立镇抚使司,以便集中一方的人力、物力用于抗金。朝中还存着争议,需要等重臣们到达大名府后再议。”

提出设立这个近乎于节度使的镇抚使职位的,是和秦桧同任侍御史的范宗尹。他在赵楷出屯小吴埽的时候,向监国的皇后朱凤英提出了向前线地方派出能臣大将,尽可能给他们放权,任命他们当镇抚使。

范宗尹的这个提议当然是极具争议性的,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朝中重臣吵成了一团,一时也拿不出个统一的意见。

赵楷顿了顿,笑道:“不过辽东本就不是大宋的土地,而且朕这回出兵辽东,不过是为了迫使金贼从燕地撤兵......所以可以试行一下镇抚使司。

你们三人再等个两三日,等朕和重臣们商量好了之后,就给你们下诏书。”

......

“臣构拜见父皇,见过大哥儿。”

扬州城,大宋太上皇帝行宫之中,一个年约20岁上下的高大青年,正在后花园中的一处八角亭外,向里面正在对弈的赵佶、赵桓二人恭敬的行礼。

这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