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97 东窗(二合一)(2/4)

董事会能现场表决具有效力的四位。

参会的还有从庐州返回的邱慈云等高级技术骨干,以及,易科的供应链总监孙琦。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国际上的设备采购。

也正是因为这个,邱慈云才专门回申城,他先前已经拟出了设备名单,但碍于方卓的非专业,必须得当面说清情况才行。

“按照我们前面两年的采购经验,欧洲的设备比较容易,反而亚洲的像新加坡不太好买,他们主要考虑到他们自己的产业保护,会有行政上的干预。”

“以色列也不错,挺乐于卖设备,但他们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后续维护和升级的费用很昂贵。”

“中芯最开始有的设备替代就是从以色列采购,用了一年一算后续费用都快赶上最初买设备的钱了。”

会议室里的邱慈云侃侃而谈,介绍采购情况。

等他说到最后又补充一句:“中芯的不少二手设备是凭借张总的人脉搞到的,如果我们买不到,恐怕还需要去买新的,而且,国际上采购的最新情况我还不是太了解,恐怕得跑一跑才能评估。”

方卓听得很认真,虽然对这个领域基本不懂,但知道用人就行。

他先点了自家公司的总监孙琦,问道:“孙总是常年在国际上跑业务沟通的,我们易科和日本东芝的合作都是孙总负责,接下来能不能拓展下业务范围,你们商量下给个结果。”

方卓示意孙琦和邱慈云相互沟通一下,前者精通国际采购流程,后者熟知设备需求情况,应该能有所互补,至于易科的供应链,现在已经十分稳定,提拔副手上来就可以。

“徐总,你们高盛推荐的新很好用,能不能在设备采购这块再给推推人啊?”

方卓扭头也和旁边坐着的徐开伟沟通起,意思很明白不过,签过合同,大家都是自己人,赶紧就设备采购这方面提供帮助啊。

徐开伟沉吟一会,说道:“我们肯定愿意帮忙,尽量让这个设备层面不出问题,但实话实说,高盛能提供的帮助还是美国境内的更方便一些。”

高盛是个全球性的集团,但影响力自然是大本营最强。

只是,美国设备采购遭遇的审查尺度最高。

两边的影响因素纠合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还真得试试才知道。

方卓又询问邱慈云的意思,要是能买美国的设备,那自然是买美国的设备,它的绝大部分都是最好的。

如此,先敲定下来一件事,调整下采购重心,原先是把审查最严格的美国设备放最后,现在则是先去美国尝试,如果不如人意,那再考虑替代产品。

“咱们国内有没有什么设备能买啊?”

方卓等到拍板决定后又笑着的问了一句。

邱慈云想了想,答道:“很少,中芯里也有少量的国产设备,但存在一个问题,我们还得考虑后续的技术升级,国内这方面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尤其半导体材料,中芯差不多全都是进口,国内这方面的差距被设备还要大,追赶起来恐怕都不是几年时间能做到的。”

方卓微微点头,也不失望。

现在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打造有战斗力的生产线,就和国家发展一样,当然要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来积极发展,取长补短,等到真有一天能成规模,能有影响,那就得做做风险准备。

美国设备的采购由邱慈云和孙琦一起配合,再对接高盛集团在美国的团队,从这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