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鹊起荆州始称雄(2/3)

血的人,对于蔡姝之死他一直有些隐隐的愧疚,想到蔡姝临死前的那一刻,刘琮心中如被针扎。她那时唯一放不下的,便是儿子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片刻之后,刘琮冷声说道:“凡是参与谋反之人,无论是谁,皆不可恕!”

刘琦与他并坐,闻言眉头微蹙,想了想却没有出言反对。说实话他对蔡瑁等人的恨意一点不比刘琮少,之所以有些疑虑,是担心刘琮杀伐过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过刘琦很快又想到,乱世需用重典,更何况这是谋逆大罪,罪不可赦。

然而毕竟是蔡氏的亲族,如何处置蔡家其他各支,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蔡瑁、蔡兴父子自然是要处死的,刘琮念在蔡瑁并没有对自己的妻儿下手,便判其枭首,而蔡兴这个杀害刘表的元凶,则除以腰斩之刑。至于参与叛乱的蔡家部曲,则全都收入奴籍送往矿山苦役。

蔡家不曾参与谋反的各支各房,仍令其留居蔡州,至此蔡瑁父子谋反案审结,只待过几日明正典刑,于刘表灵前祭奠。

处理完这件大事之后,建安五年三月十六日,刘琮便在牧守官署正式接过镇南将军、荆州牧和成武候印绶,成为荆州实际上的统治者。綦毋闿和宋忠等人见刘琦本人都表示支持,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相比之下,蒯越、王威以及各郡太守、领兵大将如文聘、黄祖等人,都遣使表示拥护。

州牧拥有开府辟召掾属的权力,礼仪如同三公,当初刘表就任荆州牧之时,李傕曾派左中郎将祝耽授予假节,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其本意是以此来结连刘表作为自己的外援,如今朝廷为曹操把持,都督三州军事的符节自然做不得数。不过刘琮并不看重这等虚名,他要的是切实可见的利益。

自兴平二年穿越以来,不觉已过了五年,暮然回首前世已恍如隔梦,唯有向前展望,尽力而为,方不负此生。

刘表横死、蔡瑁谋反,刘琮平叛并接任荆州牧,所有的事情发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令人目不暇接,无以应对,待最终的消息传出后,天下为之震动。

身在黎阳前线的曹操是在三月初才得知蔡瑁谋反之事,当时颇为心动。在曹操看来,若是能趁此机会将刘琮置于死地,那是最好不过,即便不能如愿,攻下宛城占据南阳,对于曹操而言也是非常不错的结果。然而如今袁绍领十万大军南下,两军隔河相持,如何能够分兵?

何况基于对蔡瑁的了解,曹操也断定他必然败亡,而且会败的很快。只怕自己派出的军队尚未攻入南阳,他就已经失败了。犹豫再三,曹操还是请来荀攸、郭嘉等人商议。

荀攸和郭嘉的建议与曹操的想法不谋而合,最终商议的结果,是全力对付袁绍,如果蔡瑁侥幸成功,则去一大敌,待扫平北方之后再南下就易如反掌。若蔡瑁败亡,己方则无两面受敌之虞,可专心与袁绍作战。

待得知刘琮率兵返回襄阳,蔡瑁为刘备所擒之后,曹操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冲动,而此时郭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让曹操颇为意动。郭嘉认为如今刘琮羽翼已成,大局已定,不妨以天子名义正式册封,以使其名正言顺。

曹操听了之后,立即明白了郭嘉的用意,他稍一斟酌便同意了郭嘉的提议,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回许都,交给尚书令荀彧。

既然暂时无法与刘琮相争,就只能先向其示好,只要刘琮接受了朝廷册封,那就等于他还是承认天子诏书的合法性,行事也就必然有所顾虑。反正册封刘琮对于曹操来说,并不损失什么。

和曹操相比,袁绍得知刘琮成为荆州牧之后,反倒没想太多,他如今满心想着击败曹操之后,天下再无可人为对手。刘琮不过是子侄辈,虽领荆州,资历太浅,不足为虑。

然而孙策却在闻听消息之后,大为叹息。他自彭泽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