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羽葆鼓吹默契生(2/3)

待哺的幼儿,很多士卒都黯然泪下。而那些早已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人则更感到悲苦。

眼见营内气氛低沉哀伤,王粲有些紧张的望向刘琮,那意思是不是出面阻止,免得大伙儿情绪不对,别发生什么骚乱才好。不过刘琮却不这么想,目视王粲,微微摇头。

当然刘琮也没有打算站起来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来个政治说教或是总动员什么的。就让这些将士们沉浸在回忆之中,体会昔日的亲情吧,总憋着也不是什么好事。他要的不是战争机器,而是千千万万个人。

“将军!”一声低沉的呼唤,使得刘琮回过神来,他转身望去,见是亲卫张迅。

张迅低头呈上公文,对刘琮说道:“天子遣使入城,如今已安置在驿馆内,蒯将军所写公文在此。”

接过公文展开,借着篝火火光扫了一眼,刘琮点头道:“知道了。”张迅闻言退到一旁,直起腰背四顾警戒。

贾诩离得近,闻言对刘琮笑道:“只怕是曹公在对将军示好吧?”

“天子册封,赏赐了不少东西。”刘琮简单的回应道。在决定了先下江东的战略之后,刘琮曾一度苦恼于如何使袁绍与曹操继续相持下去,直到前几天与贾诩等人商议之后,他才最终想通,曹操即便如历史上一样最终取得大胜,但终究是以蛇吞象,又花费了数年时间才最终平定北方。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结果固然是袁绍不胜,曹操不败,然而操作起来,难度太大。若是弄巧成拙,搞不好曹操反倒一败涂地,使得袁绍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霸主,很显然对于现在的局面不利。

退而求其次,曹操小胜,袁绍略输一筹,才是最为符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的。至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就不是能对贾诩等人所言的了。

不过刘琮至少要和曹操达成某种默契:我占江东,你取河北,暂时相安。

所谓天子使者,肯定是出于曹操的授意,否则不会拖了这么久才来册封赏赐。既然曹操也是如此打算,那正好省的自己再派人试探了。

虽然如今汉室衰微,天子蒙尘,但册封州牧这种大事,是万万马虎不得的,使者也是刘琮的老熟人:孔融。

册封仪式并不冗长繁琐,毕竟对于刘琮来说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对于孔融来说,这样的仪式不过是走过过场罢了。羽葆鼓吹什么的,刘琮并不在意,虎贲甲士也没打算留用。遥遥拜谢天子,说了一通效忠的话之后,仪式很快便结束了。

相比之下孔融更关心祢衡的近况。他在刘琮的随行人员中,并没有看到祢衡的身影,难道说祢衡故态复萌,惹怒了刘琮,使得刘琮痛下杀手了?一念及此,孔融便顾不得虚言客套,直接对刘琮问道:“将军,正平何在?”

“嗯?他不是还在南阳吗?使君路过宛城,未曾得见?”刘琮反倒有些惊讶,反问道。

自从诸葛亮接任录事书记之后,祢衡便另有任用,前些日子刘琮接任牧守,祢衡已升为别驾从事,不过他人还是在南阳宛城,正忙着编制军报之事。

和邸报不同,军报的作用除了传播政令军令之外,还负担着宣讲时政的功能。随着南阳军士卒识字率大幅提高,军报的作用从一开始便凸显出来,受到贾诩等人的一致赞同。祢衡更是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阵地而高兴,军报上经常会出现他的文章,当然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痛骂曹贼的……

孔融因职责所在,在宛城并未停留,所以错过了与祢衡相见,感到颇为遗憾,但得知祢衡如今受到刘琮重用,还是放下心来。

得到天子册封,意味着刘琮正式获得朝廷的认可,至少在许多心怀汉室的人眼里,刘琮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荆州牧,不过在有些人看来,刘琮仍然是那个令人咬牙切齿痛恨的对象。

比如,远在丹徙的孙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