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死中求活取敌城(2/3)
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所以孙权请降无论真假,对于刘琮来说区别并不大。
底定江东,就在此时!
不过为了打击孙权,刘琮还是亲自执笔写了封回信,信中揭穿了孙权假意投降,实则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并正告孙权“当此时,除自缚来降之外,别无他路!”
此信一挥而就,刘琮待墨迹稍干,唤来那江东信使交给他。信使见刘琮面沉如水,窥不出此行结果如何,自张迅手里接过书信之后便匆匆踏上归途。
就在此时,江北群山之中,太史慈正率领部下在崎岖坎坷的山中艰难前行。
原本在孙权的计划之中,太史慈及其所部要在他进攻虎林之时,一举攻克皖口,然后与前来接应的江东水军一起,截断虎林荆州军的后路,以形成全面包围之势。然而虎林一场大火,将孙权的五万人马烧的灰飞烟灭,两万水军也只剩下数千人,战船不过数百,仓皇自虎林撤走之时,哪儿还有余力去接应太史慈?
太史慈在约定的时间顺利进入皖口,然后左等右等偏生没有江东战船前来,第三天头上,才陆续接到消息,江东军已在虎林大败……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这一万人闪在此处,好在太史慈当机立断,确认消息无误之后,便马上下令全军沿江东进。因为在此之前,根据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江东的荆州军并不多,只要自己避开县城大道,走山路的话应该能将部下安全带回去。
于是艰难的行军,便随着太史慈一声令下而开始了。最初两天还好,大伙儿虽然忧心忡忡但体力还保持的不错,可随着深入山中,又遭逢一场秋雨之后,全军上下顿时有不少人因此病倒。紧接着粮食日渐告罄,因为此次出兵江左本就没有携带多少粮食。
山中虽然有些飞禽走兽,却哪儿能满足近万人每日所需?太史慈眼见全军断粮,不得不从山中杀出,自山外的数十个村庄中强征了一部分粮草,又攻破了两家豪强的坞堡,总算凑足了回程所需的粮食。在荆州军合围之前,太史慈便再度领兵入山,虽然山中道路崎岖难行,但总算没有被刘琮调派而来的各部围困。
只是如此一来,每天行军的里程便大大减少,伤亡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病而死,令太史慈颇为无奈。
“将军,再这么在山里转下去,只怕一个月都走不出去啊!”趁着暂时歇息的空当,一名校尉挨近太史慈,低声说道,眉宇间满是忧虑。他所率领的两千余人数次战斗伤亡不大,但一路上坠落山崖、得病而死的,却有近三百余人。眼看部下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这名校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来向太史慈建言。
太史慈如何不清楚眼下的困境?只是山外荆州军布置了数道重围,若是贸然出山,只怕全军就要被围歼于江北。
“山中道路难行,大军连绵数十里,首尾难顾。”那校尉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对太史慈说道:“不若化整为零,分兵出山……”
他的话音随着太史慈瞪视过来的眼神,而越来越低,最后虽然强撑着说完,却几乎低不可闻了。
“所谓化整为零,不过是各寻出路罢了。”太史慈并没有大动肝火,这名校尉说的是实情,但他的建议,却不能让太史慈接受。因为太史慈很清楚,只要各部分开之后,很快就会被各个击破,甚至有的还会主动向荆州军投降。
这些天那些普通士卒可没少说过投降的话,虽然不敢当着太史慈的面,但太史慈总是会通过近卫有所耳闻。
军心,就要维系不住了!
太史慈看着漫山遍野枯黄的山林,心中如这初冬的寒风一般冰凉彻骨。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以升天子阶!奈何天意弄人,如今竟然窘迫如此!
校尉见状,不敢多言,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