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何不直出取吴会(2/3)

太大希望。对于陈登来说,现在趁孙权无力抵抗之机,吞并吴会才是实打实的,这之后能否在江东站稳脚跟,是否会因此得罪刘琮,甚至引起双方的战争,都还要看未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之战的结果、刘琮扫除孙权残余势力后的情况而定。

因为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个变数,所以刘琮也好,贾诩等人也好,都没有太过着急。

“陈登此举定然会引起江东世家的极大反抗。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只怕这些世家是无力阻止其南下的。”刘琮转过头对贾诩问道:“以先生看来,我军此时当如何应对?”

贾诩目光一凝,沉吟道:“陈元龙欲趁乱而入,将军便要提前结束这江东乱局,使其无乱可用,迫其知难而退。”

“提前结束?只怕并不容易啊。”刘琮又何尝不想早日平定江东呢,其实到目前为止,战事进行的比之前预期的要顺利的多。然而孙权毕竟还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如果稳扎稳打的话,只要再有数月,便可彻底将其势力消灭。至于扫荡余孽,清理残余哪怕耗费上一年半载也没关系。

其实对于刘琮来说,并不害怕和陈登争夺江东,以目前荆州军的实力来说,别说三万广陵兵,即便是十万他也有信心将其消灭。但上兵伐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尤其是占据江东之后还要尽快将其转化为战争实力,而不是派个大将在此镇守就能万事大吉。所以尽快平定江东,继而保持稳定,不使江东因战争而千疮百孔才是目前所要考虑的。

“所以我军要增强对江东军的压力,尤其是对牛渚的攻势。”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严肃说道。

刘琮微眯双眼:“如此一来,江东军压力遽增,会不会使得他们再度凝聚,共抗我军?”

“将军多虑了,今时不同往日。之前孙权手握重兵,江东诸将除非联合起来才能与之对抗,况且当时战况未明,所以在面临我军压力之时,他们便会选择与孙权共同进退。然则现在孙权亲信部曲精锐,已多数丧身虎林,若非徐坤、周泰等人支持,只怕早就退往吴会死守了。而且江东诸将现在也应当看清形势,在我军强大的压力之下,如何选择,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贾诩说完之后,抬手捂着嘴轻咳几声。进入冬季以来,他便显得愈发消瘦,此时说了这么一大段话,颇为耗费精神,故而忍不住咳嗽起来。

要增强对牛渚的攻势,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对于现在的荆州军来说却有些勉为其难。

荆州军自出兵以来,两战虎林、攻略江左、横扫江右,半年时间伤亡近半,虽然一直在补充休整,表面上看人马甚至比出兵时的五万人还多出近两万余,但因分兵江北、江南两处,在春谷的军队现在只有两万余众。这其中还有不少新近从荆州调来和俘虏的江东士卒。而牛渚的江东军目前仍有近万人马,若是仓促进攻,恐怕难以大获全胜,达不到全歼敌军的目的。

见刘琮沉默不语,庞统直起身说道:“或可以江左各军围攻历阳,江右则进攻石城,两地若失,牛渚江东军便失去两侧屏障,与此同时,我方以水军顺流而下,直取牛渚!敌三面受攻,必然难以自救。”

贾诩提出的是战略,庞统则在战术层面加以补充,对于刘琮来说,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下决心了。倘若按照刘琮本来的计划,是打算逐步分化瓦解江东军的,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按部就班的照计划行事了。

江北的荆州军除了黄忠所率领的轻骑营和高顺的陷阵营之外,之前为围剿太史慈部还陆续调去了近两万人马,这其中既有山越兵,也有张泉所率领的长枪营,文聘所部的刀盾兵。以江北荆州军的实力来看,攻克三千余江东兵据守的历阳应当不难。

现在比较可虑的,是江右的荆州军已分为三路,其中又以魏延所部人马众多,前些日子攻占芜湖之后,正厉兵秣马准备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