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有心事立中宵(2/3)
才获得了王粲等人的好感和后来的追随。
实际上即便是刘琮就任南阳太守之后,所依靠还是王粲、魏延、甘宁等人,及至在宛城之战中,获得贾诩、张绣的支持,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得到荆州本地世家大族太多的支持。在那以后刘琮刻意与文聘、黄祖拉近关系,未尝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缺乏荆州本土世家大族的支持,一直就是刘琮的短板所在,好在有刘表的支持,南阳军才得以飞速发展,并在随后的平定长沙张羡的反叛中,收拢了刘磐、黄忠这一支武装力量。
王粲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却是没落的世家,而魏延、甘宁都是出自寒‘门’,张绣、贾诩的出身也高不到那儿去。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势必会受到世家大族的压制,更何况刘琮本不是嫡子,能得以接任荆州牧,领镇南将军除了刘琦的谦让之外,所依仗的唯有强大的武力。之后蔡瑁的反叛看似偶然,其实也有其必然‘性’。不过这却给刘琮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得他在平定叛‘乱’之后,立即获得了大义名分。
想到那场叛‘乱’,刘琮便不由想起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那个如今追忆仍然令人肝肠寸断的生离死别之夜。虽然那是一场政治婚姻,但蔡姝对自己的情意,何曾有假?
深深的吸了口冰冷的空气,刘琮背负双手,步履有些沉重,一如此时的心情。
虽然这段时间与江东世家大族,南渡北士们相处甚欢,但刘琮并没有自大到认为从此后就天下太平,江东已彻底匍匐于自己脚下。实际上孙权之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世家大族和南渡北士的共同抛弃,才是孙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能在表面上压制住所有反对的声音,但若想把江东治理好,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怎样才能让世家大族跟自己一条心呢?无外乎利益捆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清理户籍之时刘琮才会主动让世家大族参与甚至主导。我不动你们的蛋糕,你们也不要玩的太过火。双方的这次默契,都有难以言说的隐忍和妥协,虽然看起来刘琮让步的更多,但这是刘琮必须承受之重。否则,矛盾很可能就因此而爆发,刚刚平定的江东,又将陷入无穷无尽的战火之中。
刘琮怕打仗吗?说实话他并不害怕,尤其是当时的情形之下,他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和优势,但一个被打成白地的江东,绝非刘琮所想要江东。
至于铸钱、统一物价、招揽流民、开屯田等事,其实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稳定江东局势。但当这些政策推出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将设立官学之事看成非常严重的事情。
官学是什么?是传授知识,是教育人才之所,但这些人才会不会因此而成为新的世家之祖呢?
这一步的意义极其深远,即便如虞翻、顾雍等人,都只是从中感受到一丝威胁却未能引起更多的重视。
同样,那些在征江东之战中起兵相助的豪强,也是被刘琮寄予厚望的,他们将会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或者就此湮灭于战火之中,或者成为新兴的军事贵族!
“说起来,甘宁那家伙年纪也不小了……”刘琮摩挲着下巴上有些扎手的胡茬,脸上浮现出一抹坏笑。
政治联姻无论当事人有何感受,但古今中外,这样的事情实在数不胜数,大部分还是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刘表不也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觊了吗?说起来若非王粲同学身材单薄长相不佳,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妹婿咯。
制造新的世家,手段和方法无非就这么几种。要么诗书传家熬上几代做官,要么军功受爵富贵可期,要么就是联姻,这样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甘宁如今的身份地位,除去出身贫寒这个最令人头疼的因素,只怕很容易找到接手的老岳丈。当然刘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