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稳定益州图全局(2/2)
在这种情况下,大族与豪强之间的合流,就成为了必然。获得开矿权力的大族需要很多人,而被解散了武装的豪强又无法养活多余的人口,两者之间的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样需要大量人手的道路修建等工程,也采取了征发徭役与招募双管齐下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稳定的社会结构初步形成,唯有如此刘琮才能说已经控制了益州。至于周边地区的少数部落叛乱,就成为了疥癣之患,不足为虑了。
然而要将益州的潜力继续开发,形成稳定的大后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农业始终是根本,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用等强敌进攻,内部自己就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尤其显著。结合后世的经验,刘琮在益州各地设立了粮仓,以调剂丰歉,不使因天灾而造成**。
由于有了平定江东的经验,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被刘琮移植到了益州,比如新币的铸造和流通,不但使得益州的物价很快趋于稳定,而且使得益州的物产,通过长江运输到益州甚至扬州。世家大族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许多人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不过那些在家族中掌握大权的族长们,还是将目光投向了益州的官场。
这是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放弃的。好在刘琮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清理户籍和放弃了部曲私兵之后,大多数世家大族,都获得了若干官员的举荐之权。
其实举荐制度所举之孝廉也好茂才也罢,一般并不能直接成为官员,只是拥有了成为官员的资格而已,至于能否授官,还得看朝廷里有没有人。当然现在朝廷也就是个摆设,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一下多出来近万官员,对于益州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不过刘琮倒是很痛快,并没有在此事使什么鬼蜮伎俩。
这些低级官吏无非是多了些财政上的负担,相对于整个新政的推行,这个代价刘琮觉得很值得。现在唯有未定了益州,才能图谋全局,否则早晚成为影响胜负的隐患。
到了十月中旬,刘备那边终于传来消息,曹军主力在曹操的率领下攻破了黎阳,刘备率领残部退守邺城……
对此刘琮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看来曹军的实力越发强大了,希望刘备能够守住邺城,至少熬到曹军退兵吧。
...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