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消息走漏当机断(2/3)
附近并没有曹军,但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
对于张多等将校的表现,太史慈颇为满意,看着将士们整齐有序的列队而行,转头对张多说道:“后队之船何时能到?”
张多略一思忖,回道:“总还要一个多时辰,才能让将士们都渡河至此。”
这和预计的时间倒也差不多,太史慈点头道:“既如此,可留五百人在此处等候,其余一千步骑,随我等往驻扎之地!”
就在太史慈等将校往预定集中地点前行时,数骑自东北方飞驰而来,正是早前所派出的斥候。那为首的是名队率,纵马疾驰至太史慈身前,翻身下马禀报道:“将军!前方十余里之地发现一队曹军斥候!”
太史慈皱眉问道:“敌军人马几何?可曾发现汝等?”
“敌骑五人,因仓促遭遇,业已被敌军所见!”这名队率有些羞愧的低头道。
太史慈与张多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无奈,哪怕事先准备的再充分,计划的再完美,也难以避免这种突发性的情况。所以太史慈并未责怪这名斥候队率,而是对其问道:“就你所见,那五名敌骑斥候是从何而来,意欲何为?”
队率听了忙抬起头回道:“敌骑从东北而来,看样子是要沿河巡查。”
太史慈眯着双眼,对这名队率继续问道:“敌军与汝等遭遇之后,去向何处?”
“原路向北遁走,当是返回淮阴。”队率据实回道,见太史慈示意他再去探查,便连忙上马,带着部下再度出发。
张多见太史慈沉吟不语,想到当下形势,心中略有些不安,对太史慈问道:“将军,我方当如何应对?”
虽然在沙盘推演之时,便已经估计到眼下这种局势,但己方大部仍未登岸,敌军却已在白马湖大营后方的淮河南岸发现我军斥候,断然不会置之不理,而此地距离淮阴也不过四五十余里,曹军若是行动迅速的话,很快便能杀将过来。彼时我军半渡,敌军若是人马众多,也颇难对付。
而且最为要紧的还不仅是淮阴方向的曹军,只要淮阴城内的曹仁得知己方在淮河登岸,且在白马湖曹军大营后方,就一定会派人告知何夔和张喜,到那时即便何夔和张喜不敢发兵夹击,也定然会有所防备,对于己方前后夹攻的计划来说,无疑是流产了。
在之前的沙盘推演中,遇到这种情况,众将校分为了两派,一种比较稳妥保守,在淮阴之敌赶来之前,登船退走,放弃分兵夹击的计划。而另一派则比较冒险大胆,提出可以集中兵力先给予淮阴而来的敌军迎头痛击,为后续人马安全登岸争取时间,待五千人马全部登岸之后,再以一部阻击淮阴之敌,同时由其余大部人马,继续执行从后方突袭曹军白马湖大营的任务。
两种办法各有利弊,参与推演的两派将校谁也没能说服对方,就连周瑜也将决定权交给了太史慈,让其临机处置。至于到底要采用什么方法,此时便突兀的摆在了太史慈面前。
太史慈并没有思忖太久,他回首望了望麾下将士,对张多沉声下令:“骑兵随我往北!你率领步卒跟上,派人告知后续各部,登岸之后赶来迎击敌军,不得耽搁!再派斥候往白马湖与淮**路阻击敌之游骑!”
他并没有心怀侥幸,认为敌骑没有看到己方登岸,曹仁就会不加注意,哪怕自己领兵北去会让将士们辛苦一些,也总比被敌军突袭,以至于登岸将士遭遇危险要好。
事实上那几名斥候正是曹仁亲自决定派来巡视淮河沿岸的。自周瑜领大军进攻白马湖大营之后,曹仁虽也担心何夔和张喜能否抵挡得住,但并没有放松对其他地方防御的警惕。在曹仁看来,荆州军若是不能从正面突破白马湖大营,就一定会想其他办法。
淮阴防线的薄弱之处,或者说白马湖大营防线的很明显,那便是淮河。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