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又见烽烟起南国(2/3)

叛乱初起,对于南阳郡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张羡虽然是南阳人,其家族早已迁至长沙,留在南阳的,无非是些旁支,刘琮倒也没有刻意为难。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抢时间。

只有将叛乱尽快消灭,才不会对整个荆州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否则迁延时日越久,外部的敌人便越有隙可乘。

这时候,便能看出这一年半来的成果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徐庶的组织下,粮草很快便由征发的民夫运送上路。

各部集中的也非常迅速,且求战之心颇为强烈。

张绣率三千步骑留守宛城,对此他本来有些不大情愿,但刘琮告诉他,对面的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宛城不容有失,他也只好同意这样的安排。

贾诩做为刘琮的军师,肯定是要一同南下的。王粲这个主簿,也责无旁贷。至于裴潜、司马芝、杜袭等人,反倒因为地方政务繁忙脱不开身,更何况他们也未必能在此战中起什么作用,所以还是留在了南阳。

而韩嵩则被刘琮付以重任,前往许都忽悠曹操。

五千玄甲铁骑分做两部,两千先锋由赵云、魏延各领一千先行南下,剩余主力将随刘琮行动。甘宁率领的三千步卒精锐,则先到襄阳,准备乘船顺汉水南下,到江夏与刘琮会合。

一时间南郡郡通往襄阳等地的路上,旌旗飞扬,长枪如林。

建安三年三月十二日,刘琮率三千玄甲骑,出宛城,十四日夜抵达襄阳,驻于城外。

刘琮当夜入城,在牧守府内与刘表深谈一夜,第二天便继续带领部下启程,走的仍是当初游历时的路线,在章陵与文聘匆匆见了一面,便自随县赶往江夏。

之所以走这条路而不是从南郡往武陵,就是为了从江夏直扑长沙郡治所湘城,那里,便是叛军张羡的老巢。

对于刘琮“擒贼先擒王”的战略,贾诩深表同意。这场叛乱看似突然,实则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用他的话说:“张羡既有民望,又统领大郡,与牧守相互猜疑,焉能不叛?”

到了江夏与甘宁会合,再到沙羡见到黄祖,已经是三月底的时候。

黄祖此时焦头烂额。好容易江东孙策忙着扫荡吴越而无暇西顾,却没想到紧挨着的长沙郡会突然叛乱。他原本的兵力布置,都是针对东面的孙策,待南方的张羡突然起兵,他急忙调兵前去镇压,却没想到屡战屡败,若不是知道刘琮要来,他都要亲自领兵南下了。

长沙郡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自秦设郡,治所便一直在湘城。

“此次平叛,当以雷霆之势一鼓而下,否则将会深陷泥潭,拖的越久,对咱们便越不利。”刘琮指着地图,对堂上诸人说道:“由沙羡逆流而上,入洞庭,先取罗城,然后直下湘城,力求一战而定。”

黄祖皱眉道:“孤军深入,怕是犯了兵家大忌啊。”

他前两次派去镇压的部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落得个丢盔弃甲惨败而归的下场。

刘琮挺直腰背,道:“看起来危险,实则不然。若是步步为营,则给敌以充分的时间加以防备。此其一,其二,我们自己都觉得危险,那张羡会不会也同样认为呢?”

他在堂上来回踱了两步,猛地转身道:“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才能速战速决。”

见刘琮决心已定,众人便不再多言。倒是赵云很是认真地看着地图,脑海中思索着刘琮的言语。骑兵,就是要这样使用啊!然而用骑兵去攻城,能行吗?

这个问题他越想越觉得不可能。然而当他就此想刘琮提出疑问的时候,刘琮却笑的很是神秘:“谁说骑兵就不能攻城了?”

魏延到底跟随刘琮的时间久,对刘琮很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