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乱中取势惑人心(2/3)
策,尽管直言!”
就在曹操在司空府内与诸人商议的时候,刘琮也在营内按剑徐行,身旁只有贾诩和少数几个亲卫陪同。
这两个月以实战练兵,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伤亡,但总体来说,全军上下,收获匪浅。
刘琮敏锐的察觉出,各部因为主将的性格、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并没有好坏之分,至少在刘琮看来,这是好事。他已经隐隐从将士们的变化中,感受到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如果非要套用某个名词,或许称之为军魂,亦不为过。
比如由赵云担任主将的明光骑,全军三千余人,皆使长枪,配以腰刀,以赵云勇冠绝伦的胆气,甚至数十人就敢向百名敌骑发起冲锋。而炮车营在魏延的率领下,往往出奇兵,行诡道,明明是笨重难行的霹雳车,却被他用的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至于黄忠的轻骑营,则骑射无双,每人都配以骑弓、手弩,出动攻寨时,呼啸而来,飞矢如雨,侵略如火……
还有张绣所率领的五千步卒,披重甲,执长矛,列方阵进则如枪林,退亦不散乱,实为野战中最可依仗的坚实兵种。
除此之外,胡车儿也独领一军,号飞熊军,专司乘云梯车登城而上,在攻克叶城之战中,首战告捷,功不可没。其实飞熊军的军号,乃是当初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因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而名。当初的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胡车儿就曾是其中一员,后来西凉军分奔离析,陆续覆灭,飞熊军也随之湮没。
不过既然有熟知此段历史的刘琮在,又有胡车儿这员猛将,一点点恶趣味加上对当初横行天下的飞熊军的缅怀之情,这支后飞熊军便在南阳军中,自成一系了。
此外还有很少人知道的陌刀营,如今仍在宛城附近的伏牛山里的密营之中,好吃好喝的伺候,流血流汗地操练着。刘琮相信,以刘磐的勇猛彪悍,陌刀营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当然,无论是由刘琮亲自统帅的玄甲营,还是明光骑、炮车营、轻骑营和飞熊军、陌刀营,全都在各军校尉之下设宣正郎。宣正郎在军中的地位,被刘琮不知不觉地日渐提高。
“以先生所见,袁公是否会趁机南下呢?”由于路途遥远,特卫营的密探一直未能在河北很好的扎根,即便有些零零碎碎的情报传回来,也多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毕竟刘琮本身并不擅长此事,吴宽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能做到当下这种地步,已经殊为不易了。
贾诩这些日子过的颇为轻松,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平展不少,但是听了刘琮的话,他稍一凝神,额头上的横纹便立刻深了几分。
“都督兵临许都已经快两个月了,袁本初若是有南下之心,也当有所耳闻。”贾诩皱眉道:“也不知是何人劝阻,又或是曹公用了什么手段,使得袁本初竟然放弃如此良机。”
刘琮也颇为遗憾,摸着有些扎手的胡茬暗自揣摩,历史上正是因为曹操占据河内,威胁到袁绍的地盘,又恰逢袁绍灭了公孙瓒,志骄意满,倾力南下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啊。难道说自己兵临许都,改变了历史走向?想想也只有这个可能……
“据闻吕布自下邳出兵,直取小沛,陈宫另领一军往彭城而去。”刘琮抛开袁绍的问题,转而对贾诩笑道:“先生这借刀杀人之计,一封书信就会让曹公头疼许久了。”
贾诩谦逊道:“此雕虫小技尔。以陈宫之能,断不会坐失良机,怕只怕吕布无谋,劳而无功啊。”
“呵呵,形势越乱越好,乱中方可取胜啊。”刘琮笑了笑,对贾诩说道:“如今曹公回师许都,想来就要调兵遣将,对付咱们了。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能不与之大战最好,若不得不战,则各个击破,立威为主,斩首为次。”贾诩深思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