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三军所持腹心谋(2/3)
前,说道:“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琮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礼。”
没想到威名昭著的刘琮如此礼敬,华歆意外之余,心中颇为受用,谦辞一番之后,将刘琮等人迎至太守府中。
豫章既定,刘琮与贾诩、王粲等人商议之后,便向刘表报捷,并请留中郎将黄忠为豫章太守,屯兵豫章,与甘宁、张允所率水军遥相呼应,互为掎角。
待诸事初定后,刘琮与贾诩等人先行回襄阳,魏延等部收编俘虏,精选士卒后,再返南阳。
十月中旬,自水路逆流而上返回襄阳的刘琮,得知曹操已大破刘备,攻取小沛等地,刘备没有北上投奔袁绍,而是引残兵西走,与接应而来的吕布会合之后,驻屯于东海r;。这下吕布的下邳便暴露在曹操兵锋之前。
“刘虎等人如何了?”刘琮对吴宽问道。自刘虎领两千长矛兵去助刘备之后,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传来,如今刘备兵败,最让人担心的,便是刘虎及其部众的安危。
吴宽回道:“刘校尉也随刘豫州往东海去了,所部数次与曹军交锋,刘校尉身先士卒,被豫州夸为荆州虎将。”
他说这番话时,语气平静,只是在叙述而已,但刘琮从中,还是听出一点旁的味道。刘虎那家伙他是深知的,说好听点是勇猛彪悍,难听呢就是脑子一根筋,直肠子通到底。再加上刘备惯会收买人心,即便以刘虎的忠心不会背叛自己,但被刘备**汤一灌,只怕脑子一热就不管不顾了。看来让刘虎领兵去助刘备,自己有些欠考虑了。
见刘琮蹙眉不语,吴宽心中也猜测出几分,但是他很有分寸,只微微低头不再多言。
对于吴宽,刘琮现在越来越满意,他这两年身为特卫营校尉,明面上官职不高,但权力极大,属下众多。做的又是刺探情报、安插间谍之事,如果不是吴宽忠心耿耿,刘琮断然是不会放心的。
与四年前相比,吴宽的个头只稍稍长高了一点,他本就是少年老成的样貌,如今黑瘦结实,看着和普通士卒更无两样。
当初之所以选择吴宽来负责特卫营,除了他的忠诚之外,刘琮还有别的考量。吴宽出身寒门,自幼因战乱而成为孤儿,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还能在身边聚集起一帮兄弟,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只是随着形势发展,他的短板也日益明显。虽然吴宽自跟随刘琮之后便开始识字读书,但终究还是欠缺很多。
特卫营做为刘琮的耳目,发展到现在似乎进入了瓶颈,除了刺探消息,传递密报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能做而未做的事。比如煽动、比如策反、比如散布流言,惑乱人心……
吴宽沉审谨密是好的,但现在看来,却少了些锐气。刘琮不知道是自己给他灌输的不够,还是因其性格使然。也许两者皆有,但长此以往,特卫营的作用必然不能发挥到极致,对于刘琮来说,这是不允许发生的。
然而这些方面,刘琮只能提出要求,却不能讲的太细,主要是怕限制了吴宽的思路,有些事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到的。
“主公说的这些,宽也经常琢磨,但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吴宽听了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刘琮想了想,说道:“你既然总管其事,最重要的是挑选人才,事必躬亲反倒不好。例如煽动一事,可选口才便给、胆大心细之人。策反敌将,则可以寻同乡或宗族之人,贿以厚财、动以清理。”
吴宽低头凝思片刻,点头道:“我明白了。”
“特卫营的人手还要增加,我这里有些建议,你先拿回去看看。”刘琮从几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和厚纸堆里翻出一本小册子交给吴宽。这是他平时想到,让祢衡记录下来的。
“虽然内容有些繁杂,但应该有所裨益。书中所言未必全都是对的,你自己也要结合当下实情,加以斟酌,然后试用。”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