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04.中华医史杂志(2/4)

把船开进茫茫的细菌海洋里,尽情捕鱼。

他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皮损的颜色上:“原来的皮损是什么颜色的?溃疡的边缘和溃疡中心都又是什么颜色的?”这两句话直接问在了整道题的核心。

因为绝大多数感染造成的皮损都是炎症反应。而皮肤炎症反应有四要素,红肿热痛,红就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很少有人会去问皮损溃疡的颜色,问也是红色,而且很有可能是非常鲜艳的红色。

“白色,原本的皮损和周围区域都是白色。”黄兴桦说出了让台下众多医生想不明白的答案,甚至忍不住还额外加了一句,

“溃疡表面也是白色,只有底下的中心区域是坏死组织,所以是黑色。”白色?

白色的溃疡?随着答案的公布,底下窃窃私语也多了起来。-黑色的坏死组织还好理解,但之前说的白色是什么意思?

哪儿有什么白色的溃疡?-鳞屑型脚气造成的鳞屑样上皮细胞改变,乍看上去确实是一片白色,难道是......-可那是脚气,女孩溃疡在四肢,这哪能一样?

在那些教授眼里,祁镜询问的两个答案反而让他们更加迷茫。他们中有不少人见过不痛不痒的皮肤溃疡,但在这种溃疡皮损上打上

“白色”的标签,就成了另一种疾病。没见过,自然就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好比刚才的会诊一样。

而到了祁镜眼里,

“不痛不痒”和自己的经验让他锁定了出海海域,之后的

“白色”两字更是成了自带跟踪瞄准器的鱼叉,又为捕捞船增添了一项重磅战利品。

“是白喉。”祁镜说出了自己判断的结果,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应该是少见的皮肤白喉,和急性发病的呼吸道白喉不同,单纯的皮肤白喉发病缓慢也只累及皮肤,可以没有呼吸道症状。”传染病医生多少对白喉有印象,但记忆也仅仅是存在于它的疫苗中,对这种病没多少经验。

而其他几位非传染病医生,对这两个字的认知更少,有些甚至只停留在了字面意思上。

-白喉?-什么白喉?-白喉杆菌引起的感染,国家早就有疫苗了,这题出得实在太偏,真亏那孩子能发现。

-这都是哪一年的传染病了?对了,国内有白喉疫苗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百白破嘛,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哦,对对对,瞧我这脑子,那么多年没碰传染病学,倒是把这茬给忘了。

那皮肤白喉是个什么东西?-一种很少见的白喉感染变种,我是没见过。

-还真是白喉?-经他这么一说确实有可能,白喉会在病变部位的表面附上一层白色假膜。

不过皮肤白喉我是真没见过,到底皮肤病灶上会不会有假膜,还得等黄教授的答复。

-真亏他想得出来,62年国内就规范了疫苗接种,78年还出台了计划疫苗。

80年代开始国内的白喉就基本绝迹,更别提什么皮肤白喉了。那会儿我才刚进工作岗位,上京这种地方要找到一例白喉已经很不容易了。

-除非是60岁往上的大佬,还得是专研传染病学的,比如黄玉淮老爷子。

-那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众位教授除了震惊之外,脸上能留下的就只有疑惑和不解。

唯独在远处坐着的蔡萍,脸上的微笑就没断过。她这棵被莫名其妙选来的丹阳独苗,终于有伴了。

当然失落也是有的,这通电话直接把祁镜送上了全国传染病学的舞台,黄兴桦和几十位传染病学教授都看着呢。

对蔡萍而言,王廷虽然是争夺祁镜博士导师资格的有力争夺者,但放到全国范围,他们两人似乎都少了些份量。

现在,对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