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73.拔牙也是会死人的(2/4)

像之前说的,接种疫苗的有13765人,对应了同等人数的安慰剂组。这些人平均已经跟踪了112天。如果看所有确诊新冠病例,那么在疫苗组有21例,安慰剂组是95例,有效性计算下来是781,置信区间是649-863。

置信区间在以前的文章里略有提及,由于这真是非常重要但又被各种疫苗有效性报道忽视的一点,这里再说一遍。国药这次做试验是781的有效性,这个有效性能重复吗?再做一次会是这个数字吗?置信区间可以理解为重复无数次这样的临床试验,绝大部分的结果会在这个范围内,对国药来说,就是649到863。这个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国药的781有效性有多可靠。

这是所有新冠病例,那么对重症保护效果如何呢?试验里分了两类重症,一类是需要住院,另一类更严重,具体标准没说,个人猜测区别大概在于是否需要吸氧。对于住院病例,打了国药的有3例,打了安慰剂的是14例,对应下来有效性787,置信区间26-939。从置信区间的范围大家也能看出来,重症上由于病例少,评估的误差范围很大。对于更严重的病例,那么只有两例在安慰剂组。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个实在太少,是没法单独评估有效性的,所以不能说100防护最重症。

总的来说,国药的总体有效性还是不错的。不过由于试验本身的原因,在重症保护上数据量有限,不能下太多结论。至于之前在媒体上公布的793总体有效性,995中重症保护效力,或许是当时数据如此,如今随着时间推移有了更新,亦或者有些人有别的独到算法吧。

国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有普适性吗?

除了总体的有效性、重症保护效力,其实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些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数据能否推及到所有人群。

比如,万一我有基础疾病,这个疫苗对我还有效吗?还安全吗?如果我年纪大,这个疫苗还能用吗?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疫苗在做三期临床试验时,强调招募的受试者要多样。要知道,感染新冠后最危险的就是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临床试验里有这些人参与,并获取相关的有效性、安全性数据非常重要。

在这一点上,之前科兴公布的巴西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就有很大缺陷,只有4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没法判断在这一年龄段的有效性安全性。当然,这是科兴决定招募医务工作人员做试验的必然结果。

很遗憾,国药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任何改善。60岁以上接种疫苗的只有209人,对应206人的安慰剂组,这415人没有一例新冠,自然也无法评估有效性。

在基础疾病上,只分列了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除了肥胖有三千多名志愿者接种疫苗,对应了807的有效性,其余两个基础疾病因为人数少,也没法分析。

总体说来,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无法说明国药在老年人与基础疾病患者中安全有效。另外比较让人吃惊的是,国药的入组志愿者中,女性竟然只占15左右。虽然中东地区的习俗或许是招募女性受试者的一大阻力,但真的需要考虑到其它地方做试验来补救这一点。咱总不至于就是为一帮年轻小伙子研发疫苗吧?

其它数据与未竟之事

在临床试验里国药的安全性还是不错的,虽然未就此列表详述,但也提供了一些总结。比如常见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主要是注射点疼痛、头痛与疲劳。严重不良反应的总数在疫苗组与安慰剂组间没明显区别。

不过毕竟国药入组人数里少了老人与基础疾病患者,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安全性好”这个标签的实际意义。

国药也在通过其它研究尽量弥补。比如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接种有110万剂国药疫苗,有45例被认为与疫苗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