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16.自首前的14个小时(4):偏差(2/3)

这个职位,还是住在五环外郊区的经济适用房,每天通勤时间要两个多小时,体力精力都耗损很多。

我记得特别清楚,2017年底,我得了两次流感,高烧刚好之后又发高烧,就觉得体力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去医院,不仅收入可以提高50%,而且离家更近一些,路上通勤时间可以降到一小时以内。这是一些具体的客观因素。看似不重要,但其实不可能完全忽视。毕竟,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去了医院之后,一开始感觉确实很好。

首先,我工作时间的80%-90%都用在临床,而且和每个病人的交流都非常充分,医院也规定了首诊40分钟,复诊20分钟,中间没有人进来打扰,也不允许医生接听私人电话。可以说,医院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公立医院的病人太多、医生太忙,我们往往更关注疾病而忽略了病人。但实际上,治疗的对象应该不仅仅是疾病,而是病人这个整体。神经内科现在有一个亚专业叫神经心理学。很多头痛头晕的患者,实际上并不是器质性疾病,可能就是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只要医生有充分时间和病人交流沟通,就能找到具体的病因,然后从心理层面给一些疏导,对病人帮助会非常大。

另外,医院在私立医院中还是比较规范的,比较讲求循证医学。但后来时间长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各科为了完成,互相抢病人。其实这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问题,说实话在公立医院,一些合并症多、年龄大的患者,医生不愿意接收,因为公立医院医生怕出医疗纠纷,怕影响周转,这些患者接收起来会有心理负担。但在医院,不管多危重的患者,大家都在抢,因为病情越危重,整体医疗费用就会越高,越容易完成。

但过犹不及,为了完成,有些科室去抢不属于本科室的患者,从而给病人利益带来损害,这是我难以接受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医院领导对于科室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我不一致。学科发展到今天,分科越来越细,而院领导的理念正好相反,她想要合并一些科,比如神经内科要和神经外科合并。这种思路对于有些科室确实是好的,如心外科只有一个医生,与心内科合并后其实与没有合并也差不多,而且心脏疾病内外科多有交叉。但神内和神外的交叉点很少,经典的神经外科主要是做颅内肿瘤,经典的神经内科则是卒中、神经变性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还有睡眠障碍等神经心理疾病,以及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等。

神经内科的病种非常广泛,光肌肉病就有400多种,除了卒中介入,与神经外科交叉点很少,医疗行为模式也很不同。几乎没有交叉的两个专科合在一块怎么看病呢,让我看脑肿瘤,我也不会啊。

另外,医院的病人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积累的职业,没有那么多病人,积累就会比较慢。尽管我在医院也有一些收获,例如医院外国病人很多,我能看到一些国内患者身上很少见到的病种,但总体上肯定不如在公立医院病例积累多。

虽然我最终因为这些原因选择了从医院辞职,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在私立医院里面,它还算相对比较正规的。

我现在刚刚入职医院一个多月,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的本科是在首医读的,还是比较有缘分的。再次回到公立医院,之前离开的一些原因,有些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已经有所改善了。比如收入问题,现在收入肯定是减少的,要比在医院减少1/3左右。但我一直也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如果我把钱看得很重的话,根本不用辞职去私立医院。

我把这段经历视为一种修行,对我来说,可能人生不同阶段,你会知道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可以继续忍受五环外的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