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1章 甘总保守了(为太监注孤生大佬加更)(2/3)

动将一份蛋糕砸过来,我想拒绝也没办法。

郑教授明白,甘笛是有真材实料,人家有强力人脉,他看到这份中英文国际协议文本,独家供货协议,价格比欧联体价格还要低5%。

郑教授想起差点被请喝茶的经历,不敢置信道:“你们没有见过面?电话和书信沟通,戈尔同意供货协议?”

他的学生在鲁省曾经致电戈尔,结果碰一鼻子灰,对方明确说不会在国内布局并且供货,这种材料在米国也供不应求。

“对啊,戈尔公司的人很好,我英语很差,他还耐心与我沟通,教会我不少俚语。”

看来以往陆凤君神经兮兮,是小孩子心性不足,总想着将内心的喜悦分享出来,碍于保密协议没办法勾勒事情全貌。

原来甘笛早就做好准备,他说一根小拇指在战斗,可以说很准确。

这家伙不是炒作大师,极地人卧虎藏龙,内有宝藏啊。

邹亮轻松的模样不似作伪,刘栋很清楚,在国际打压国内的背景下,甘笛能拿到这份协议肯定是做出极大牺牲和让步。

大家崇拜和感激的目光投向董事长。

他黑脸道:“真和我没关系。”

王重抚摩甘笛的肩膀道:“差不多得了,知道你喜欢表演,但是作为纺织行业都清楚,你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郑教授突然领悟,如果说极地人与戈尔公司合作奠定信心,其他四季潮流服饰就是弹药。

他仔细辨别,设计方面有种高级感。面料和染料很少见。

封存和保密协议是必要的,设计一旦出售肯定会引来抄袭。

香江那边专门有打板国际上流行趋势,他仔细辨别,极地样品中难以模仿的是服装上的材料和染料,舒服通透,面料精良,染料光亮。

“这……这?”

作为专家他很清楚,小作坊即便按照设计纺织,也没有极地人的高级感,染料和复合材料很难搞到手。

郑教授感到难以置信,如果说极地人一直掌握着大杀器,他们为什么不推向市场,放在设计室里吃土。

邹亮打个响指,一摞英文协议浮出水面。

“米国化学协会将全力支持极地人的新型工艺、设备改造,面料升级,染料染色的工艺改革和进口事宜。”

郑京好像武痴发现武功秘籍,带上花镜,颤抖仔细看完每一张协议,大呼过瘾。

“你们怎么做到的?这些协议价值连城,别说15亿,只要全力支持,国内纺织产业能上升两个台阶。”

郑教授读道:“协议限制一:仅限极地人生产使用,授权方不得超过五家纺织厂,对于新兴设备和聚合材料仅限于滨海市裕元、裕大、宝成、北洋、恒源。”

郑京扭头看甘笛,原来邹亮中二发言说,甘总一直用小拇指在战斗,如果他伸出双手,确实能震撼全国市场。

甘总似乎有些不开心,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宝库。

我懂了,他是想一年推出一种创造品类,不断迭代,将极地人永远保持在时代最前端。

他留给其他纺织企业追赶的时间,这个年轻人的实力实在太恐怖。

这次为了滨海市的下岗女工,为了许佳的尊严,他开始发动总攻战役。

15亿的计划,肯定会赢,不过带来的后遗症是国内其他纺织厂商的落败,大家用菜刀,极地人抱着加特林突突突。

怎么打?

从面料到设计,从创意到成本,最后到定价,四季人的平价商品保证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

他突然觉得甘笛在会议上大放厥词的销量,保守了。

他仿佛看到明年极地人被抢购的场景。

大家都在等待郑教授最后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