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2章 珍宝斋(1/4)

“周安,你的东西我已经从老王那里帮你拿出来了,这里没什么好逛的了,要不我们去琉璃厂去看看吧。”

韩春明见周安手里没有东西,觉的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今天是他叫周安出来的,自己大大小小收了好几件,而周安空着手,于是想到了琉璃厂,说不定在那里,周安能收到一两件老物件。

之前吃饭的时候,周安和韩春明把从张四季那里拿的东西放在张四季那里,后来张四季要收摊回家,他们又把东西放老王那里了。

“行啊,那就去琉璃厂看看。”周安看了看时间,时间还早,不如今天就好好逛逛。

两人去琉璃厂的时候又回家了一趟,把手里的东西先放回家,反正也是顺路。

琉璃厂古玩街被南华新街一分为二两大区域,分别是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

来到这里就好像进到了影视城一样,全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甭管是卖什么的,全都是碧瓦朱檐,光是进到这里都觉得自己回到了古代一样,说不得也要买点老物件回去。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魏家的翠文阁、谢家的舍得阁、庄家的藏宝斋、还有杨家的聚宝阁等等,这些都是琉璃厂的百年老店。

但然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华夏书店,以及西琉璃厂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珍宝斋了。

“这家珍宝斋算是琉璃厂最大的了,琉璃厂也是因为它们而享有盛名。”韩春明站在珍宝斋的门口,感叹道。

周安对珍宝斋也有一点了解,珍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又更名为“珍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还庠题写了“珍宝斋”三个字。

在清末的时候,文人墨客时常聚集在琉璃厂,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珍宝斋的常客。

时下也是因为这些老店,才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也就造就了琉璃厂现在的繁荣。

“知道这里为什么叫琉璃厂吧?”韩春明问周安。

周安点头简单的说道,“在元朝的时候,这里是专门烧制琉璃的。”

“没错,后来到了明代,这里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所以这里就聚集了许多人,琉璃厂也因此得名,流传至今。”

说着话,两人已经进去珍宝斋,偌大的珍宝斋,顾客自然不是其他古玩店能相提并论的,里面的物品,可以说货真价实。

像他们这种老店,自然不可以次充好,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家古玩店主要经营三种东西,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

所以当代的书法家、画家的字画常常会放在这家古玩店售卖。

“他这里有不少名人字画,今儿说不得也要收藏几副。”韩春明提议道。

“也好,先看看再说。”周安无所谓地说道。

首先印在眼底的是明代徐渭的《夏蝉》,紧接着是清代的宫廷画,然后柜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狼毫笔、宣纸、印泥等等,无一不是此类精品,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徐渭的画前,周安就驻足了,徐渭此人的名声一点也不低于唐伯虎啊,明朝六大画家里,除了唐伯虎就有徐渭这个人。

徐渭在年少时就以神童著称,六岁就能读书,九岁开始写文章,十岁时候写的一篇《释毁》,被高度赞誉。

不过,徐渭在科考场上十分不顺,一直没能中举,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