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章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2/4)

子都开口了,黄雄英自然是不会拒绝,让小宝去打了一小壶酒上来,然后先给老爷子满上,再给自己倒了一杯。

老爷子美美的喝了一口酒,放下酒盅,感慨道:“还是咱大孙这里好啊,好酒好菜,还自在!”

黄雄英笑道:“您要觉得好啊,那以后就常来!”

老爷子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一直闷头吃饭的小宝,问道:“小宝,你老家哪的?”

小宝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回道:“定远。”

“定远?”

老爷子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嘿,想不到咱小宝和咱还是老乡哩!”

朱元璋是凤阳人,凤阳和定远同属濠州。

事实上,打天下的班底,一大半都是濠州人,比如魏国公徐达,是濠州凤阳人,鄂国公常遇春,濠州怀远人,宋国公冯胜,濠州定远人,韩国公李善长,濠州定远人,明初分封的六位公爵,有四个是濠州人,三十六位侯爵,也有大半濠州人。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中国人有着很重的故乡情节,就是时至今日,人们外出谋生,也有很多同乡会,如果遇到困难,老乡肯定会伸出援手。

老爷子看向小宝的目光又多了几分亲切,道:“小宝,那你跟你爹不在定远呆着,跑来应天作什么?”

小宝只是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

朱元璋却是叹了一口气,道:“定远那地方咱知道,时不时就会遭遇大旱,那里的百姓不容易,怕是家乡遭灾了,你爹带你逃荒呢!”

“可怜的娃儿,你也是幸运的,遇上了咱大孙!”

说着,朱元璋揉了揉小宝的小脑袋。

一旁的黄雄英道:“爷爷,咱大明这么大,年年都会有天灾 ,种地的百姓一旦遭灾,很容易就会断粮,只能举家逃荒!”

“是啊!”

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咱逃过荒,咱怎么会不知道呢?”

“逃荒那会,咱就在想,要是那些当官的老爷们稍微有点良心,怎么会饿死那么多百姓呢?平时百姓每年要缴纳那么多的赋税,灾荒时救济百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除了当官的,还有那些地主,有钱人,不仅不帮忙,还想着要趁机敛财!”

说着,朱元璋问向黄雄英:“知道咱为什么痛恨商人吗?”

黄雄英摇头道:“为啥?”

“因为他们没良心!”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咱不想你从商,就是不想你像他们一样,整日里就想着钱钱钱,为了钱财,就可以昧了良心,就可以不折手段!”

黄雄英看朱元璋说着来了火气,便道:“爷爷您放心,孙儿不是那样的人!”

“咱知道!”

朱元璋点头道:“要是这天下的商贾都像咱大孙这样,那就真天下太平了,可是他们不是,他们该死!”

黄雄英看着已经有了火气的朱元璋,疑惑道:“爷爷,怎么了?是不是灾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呵!还真让你说着了!”

朱元璋眼中闪出一丝惊讶,尔后道:“前段时间朝廷用你给的明镜,已经筹到了几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也都拨到了灾区,可是……可是他娘的那些奸商竟然在这个时候抬高粮价,你说他们该不该死?”

“上百万的灾民嗷嗷待哺,他们却想着趁机发国难财!”

“咱骂他们该死,是因为他们真的该死!从灾民口中夺食,他们是真没了良心!”

老爷子说着,脸都给气红了。

黄雄英却是皱起了眉头。

民以食为天,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国之根本,历朝历代,粮价一直都是反应一个社会强盛与否的表象。

洪武一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