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朝野震动(3/4)

后精神有些颓废地坐在御座上。

黄门太监郭穰赶紧趴在地上,一顿手忙脚乱的翻找,终于找到绢布,然后,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上,递给丞相田千秋。

丞相赶紧展开,与众人一起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臣上官宇泣血启奏:后元元年十月丙寅日亥时,一神秘人闯入北军营地,全军被屠,无一幸免。北军统帅刘将军被逼自尽。”

“这,这”众人看完这份极不规范的奏折,脸上的肉都不自觉的抖动。在看看皇帝,老皇帝正脸色铁青,也不敢询问。只得看着太监郭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昨晚,长安令送来的紧急军报,具体的情况,还是请光禄勋李将军和卫尉司马将军跟你们说吧。”说完,征求皇帝的同意后,将跪在殿外的二位召进大殿。

“……今日丑时末,宫门卫士正在勤务交接,按以往惯例,北军在这个时辰向内卫提交勤务清单。今日卫士发现以往的都按时出勤的北军勤务人员,没有踪影,便派人过去看一下。一进大营发现营中已无活人,刘将军也死于大堂,这才、才发现,昨日长安令奏报……”

两位将军将昨日和今日发生的事,详细的叙述了一遍。话刚说完,额头的汗水已经打湿衣领。

“可发现何人所为?”太尉急忙问道,长安城禁军虽然不是他管辖,但这是他的职责范围。

“营中无一活口,连伤者都没有。”

询问完,殿上更无一人说话,大家都陷入沉默,关键是这事过于诡异,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陛下”御使大夫首先打破沉默:“除开神秘人,臣有一事不解:北军无一活口,长安令是如何得知,还如亲眼目睹一般?还有,亥时,他去北军营地干什么?他是唯一人证,他为什么迟迟不到?”

御使大夫发挥自己的职业本能,虽然嘴里说一事不解,却一连提出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字字如刀。

御史的话,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霹雳,一下震醒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老皇帝,这才反应过来,县令才是关键人物:“宣,马上宣长安令觐见!”

“诺”接到旨意的黄门,离开跑着离开宣室大殿。

就在那奉旨的太监到处寻找长安令,急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刘畅却在他父亲的院子里,喝着茶。什么瓜架,地里的蔬菜瓜果都一片狼藉,好在还剩些盆盆罐罐没有损坏,茶叶也找到了一些,烧茶的小炭炉也在,不然,他就没茶喝了。

刘畅端起茶碗,喝一口,看着对面的人说:“县令大人啊,你不回你的县衙召集人手通缉我,你跟着我做什么?先说好啊,你把我画的太丑,我可不干!你看,靠你一个人也抓不住我,对了,我一直大人、大人的叫你,还不知道你叫什么?我能问一下,县令大人贵姓?”

“上官”县令答道,昨天,他的确被吓坏了,半天都站不起来,好不容易才爬上马背,原想是直接进皇宫报警,可他的印信都不在身边,没有印信,根本就进不来皇宫,没办法,只好先回县衙,就是回到县衙,两腿还不停的打颤。

等他写完一份奏章,才反应过来,奏章的上传程序十分的繁琐,等到这份奏章摆到御案,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这才写了一份军报,用军报的形式递进宫墙,为了怕军报也被耽误,这才冒死敲响了全城的警钟。

他本来一直呆在宫门外,等待皇帝的召见,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军报是没人敢扣押,也传到了御前,可是,皇帝不信!!

县令在宫门一直守到快寅时,就在急的团团转的时候,突然想起刘畅临走的时候,说他在城外老地方等他。

城外老地方?城外被清缴的比较大的庄园有三处,于是他便带着俩随从,利用县令的印信打开城门,一处一处地寻找。不是他想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