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8章 求贤若渴(2/2)

幸。”

诸葛瑾似乎没想到孙策如此热情,愣了一下才躬身还礼:“君侯乃当今豪杰,岂敢当此大礼?”

“先生请上座!”孙策将诸葛瑾入席,不太情愿地跪坐在席位之上,问道:“琅琊诸葛氏颇多人才,听闻令叔父为豫章太守,未曾上任就被朱皓占去,家人留在襄阳,不知先生怎的到了江东?”

诸葛瑾叹道:“吾父母早亡,兄弟三人随叔父到豫章上任,未料因战乱失散,在下客居江东,已有三年矣!”

孙策慨然道:“自十常侍乱政以来,便朝纲不振,又遭董卓败坏纲常,如今诸侯各立,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百姓,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诸葛瑾双目微眯,抚须言道:“君侯心念百姓,体恤黎民,实乃江东之幸也!在下于江东三年,深知将军恶豪族而亲百姓,如今又礼贤下士,一心匡扶朝廷,瑾虽不才,愿为朝廷略尽绵薄之力。”

孙策虽然忌惮名士豪强,善于纳言,体恤下属,而且军纪严明,深受江东百姓欢迎,这一点倒和

关羽颇为相似。

孙策言道:“如今江东百废待兴,正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协助治理,先生能来,无异于雪中送炭,吾欲移治秣陵,正缺太守人选,先生足以当此大任。”

诸葛瑾抱拳道:“将军谬赞,愧不敢当,秣陵乃江南重镇,将军此举可谓高瞻远瞩,但有所用,自当肝脑涂地。”

孙策点头道:“我听闻令叔父三年前被朱皓攻击,于荆州为乱贼所害,而令兄弟零落襄阳。正所谓长兄如父,如今长辈皆已故去,何妨将两位兄弟接来江东安置,也好略尽父兄之责。”

诸葛瑾的到来孙策固然欣喜,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但孙策更想得到的,还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孔明才是他急匆匆跑过来的真正原因。

现在距离三顾茅庐还有将近九年时间,或许诸葛亮还没有去隆中种地,如果能让诸葛瑾把他叫过来,那可就赚大了。

后世人都说诸葛氏分三国投资人才,在孙策看来都是扯淡,诸葛瑾和诸葛亮只是因为战乱而走散了,否则都跟着诸葛玄去豫章上任,最终也会留在荆州。

如果周瑜和诸葛亮同心协力,成为真正的“一时瑜亮”,那才是千古佳话。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