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左传》与《周易》(三十二)(2/4)

变过程,才有一套记事工具符号,演变成八卦筮法上的六十四卦符号工具。

正是由六十四卦符号成为卜筮工具,并在每个卦符号是又加上八卦取象成为卜筮内容上一套筮法内容,即八卦取象筮法。当然《左传》记载的卜筮例子,又把原创《周易》篡改为繇题式《周易》,并结合《周易》文辞当卜筮辞而运用。因受此卜筮法的影响,以春秋《周易》文本格式卜筮之书,随着历史的发展,以算卦的《周易》文本也不断的在变改中。故到战国至秦帝国之际,春秋《周易》文本又一次被篡改成以“六·九”数字为爻题的卦爻格式文本(今本《周易》)。把春秋文本《周易》格式改造成以阴阳六·九数字为爻题的格式,其目的是为了更适应起卦的得出本卦与变卦的筮法模式。

以“六·九”数字为爻题的卦爻格式文本《周易》,即今本《周易》。就是有帝制里传承到今天我们所用的《周易》文本。至目前发现今本《周易》最早的文本记载,是上海博物馆从海外古玩市场上收藏来的竹简,按鉴定竹简的时间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今本《周易》卦爻格式形成的时间,在笔者的《周易大发现》里有详细的论述,我们认为今本《周易》在春秋《周易》文本基础而改为数字爻题格式应是战国末期,或秦帝制的前期。而对算卦者来说,即使是卦爻式《周易》,也认为难以适应算卦上问吉凶,因《周易》是为统治者(君子)讲述的修身治国的政治道理,而不是讲算卦上的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祸福、病寿、等等。所以《周易》文本被篡改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故到秦汉之际又出现了一种今本《周易》的改造版本,即考古上发现的阜阳汉简《周易》内容格式,是在今本《周易》所谓卦辞上又添加上卜事之辞。

当今学界里称的“阜阳汉简《周易》”,严格的说,被考古发现的阜阳汉墓里竹简上的改造了的《周易》,不能称阜阳汉简《周易》(或称汉简《周易》),因为阜阳汉墓出土的竹简上写的《周易》已与今本《周易》的内容(即与今本《周易》的卦爻辞)不相同了,已不是今本《周易》的另种版本了。所谓阜阳汉简《周易》是在今本《周易》的卦爻辞后面,又增添进去了“卜事之辞”。所以,正确地称法,应称为“阜阳汉简改造版《周易》”或称“阜阳汉简今本《周易》改造版”。

根据阜阳汉简《周易》的相关报道资料综合来看,所谓汉简《周易》是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在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墓发掘出土。并根据墓中出土的简牍,研究者认为,墓主是西汉汝阴侯夏侯婴之子夏侯灶夫妇之墓,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 (公元前165年),属西汉前期。竹简原在椁室东边箱漆笥内。因墓葬早期被盗,椁板塌毁,竹简被挤压成块状,受到严重破坏。简片经细心揭剥分离,但皆已残断。竹简形制、编联均无明显特征可寻。后整理出三百多个破碎的简片,包括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其中有卦画、卦辞的九片,有爻辞的六十多片。‘阜阳汉简《周易》’保存下来的卦画仅有五个,分别是大有卦、林(临)卦、贲卦、大过卦、离卦。‘阜阳汉简《周易》’卜事之辞为固定的格式,指出各种天象和人事的吉凶,如晴雨、田渔(田猎和捕鱼)、征战、事君、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疾病等等。

对阜阳汉简《周易》的内容情况,我们再引李学勤先生的一段文章:

“下面介绍一下双古堆简里面的《周易》。开始报道说,有300多个字的简片,包括今本《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可以看到有完整的卦画卦辞的有九片,有完整的爻辞的有六十多片。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全部材料已经发表。原阜阳博物馆馆长韩自强先生最近出版了《阜阳汉简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包括了全部《周易》残简、照片、摹本、释文,简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