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2章 朱标:这皇宫我是待不下去了(1/2)

“王爷,我是真没地了,一亩都没给自己留。”沈万三连忙表明心迹。

许青见他满脸惊慌,好笑道,“沈大人莫怕,本王这次来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不来就是最好的消息……沈万三强笑道,“王爷说笑了。”

“哎?第一艘蒸汽船明日即将下水,等到大规模生产后,朝廷便有了横渡远洋的资本,这还不算是个好消息吗?”

许青笑着道,“另外,你作为第一个响应朝廷号召的富绅,第一个出远洋做生意的商人也非你莫属。”

“啊这……”沈万三激动道,“蒸汽船真能横渡远洋?”

“当然。”许青颔首道,“明日船就要下水了,本王想邀请你一起体验,不知你可有时间?”

“有有。”沈万三忙不迭点头,顿了顿,紧张道,“都有谁啊?”

许青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于是道,“就咱俩,皇上及朝官并不会登船,沈大人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不少援助,作为回报,与远洋通商后,朝廷也会适当的给予你些许方便。”

沈万三大喜过望,当即撩袍拜道,“谢皇上隆恩,谢王爷提携。”

“哈哈……请起,请起。”

贸易之初,走的肯定是高端路线,主要是以奢侈的丝绸、瓷器等物,而这下东西一般富绅虽也能做,但质量远无法和沈万三相比。

这也是许青、朱元璋、张昶三人商量后的结果。

有了珠玉在前,对于后面的陆续通商大有益处。

沈万三得知这次许青不是来宰他,紧张的心也放松下来,而后聊起了通商的货物。

朝廷没开海之前,他就一直进行海洋贸易,有着和海外诸国贸易的丰富经验,一番畅谈下来,许青也获益匪浅。

“王爷,若要大规模通商,还是得控制土地。”

沈万三认真道,“若论海外诸国对我大明商品的疯狂,丝绸排第二,谁也不敢排第一。”

“嗯,你继续说。”

“是。”沈万三点点头,“织绸需养蚕,养蚕需桑叶,以前土地在富绅手中,要种什么富绅说了算,可随着土地改革,耕地都回到了农户手中……”

顿了顿,“战乱刚平息没几年,百姓们的思想也没转变过来,收到土地后,肯定第一时间种红薯、土豆、玉米等能吃又高产的作物。”

沈万三苦笑道,“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桑叶,哪来的丝绸啊?”

见许青沉默不语,沈万三又道,“当然,过上两年由于供需关系的失衡,会有大量百姓植桑,但如此就耽搁了整整两年啊!”

“嗯……”许青知道沈万三说的是事实,白白耗费两年光阴,损失着实不小。

沉思片刻,道:“这件事本王做不了主,但会将你的意见奏禀皇上。”

“王爷可别。”

沈万三连连阻止,干笑道,“还望王爷能体谅下官,这事儿就别提下官名儿了。”

“为何啊?”许青笑问。

“这个这个……”沈万三支支吾吾道,“下官虽有官职在身,却无施政之权,政治上的事还是不掺和为好。”

“哈哈……依你。”

国家施政牵一发而动全身,还田于民对百姓固然好,但正如沈万三所言,若是在新政推行之初,朝廷不加以管控,对国家而言并无益处。

就算没有海上通商,也是要引导百姓种植各种作物。

如:蔬菜、水果、桑树……

全都种粮食,收获时固然喜人,但有了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后,粮食根本就消化不了。

到时候处处丰收,粮食价格势必极其低下,吃不完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百姓的生活除了温饱之外,依旧贫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