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8/www.52kenwen.net/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8/www.52kenwen.net/chapter.php on line 3
寒门养婿 第137章 三好学生(1/2)_寒门养婿_军史小说_啃文书库
第137章 三好学生(1/2)
翌日,苏牧又乘着许青娘的乌篷船穿过湖面,来到白鹿书院。 他心中虽惦记太平村的私塾,却不好这么快就逃课。 寻思着等会儿课间再去触怒老夫子,让他把自己赶出去,然后偷偷去太平村。 奈何目老夫子今日压根不理他,任由他在课上走神。 苏牧落得了个无趣,只得当个三好学生,跟着认真学习。 晏公卿有意培养他成为教书先生,故此让他学的都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此时的科举制度,分为,县试、府试、院试;解试、会试、殿试,前三试为童试,通过三试者便是秀才生员。 有了秀才功名就可以参加解试,也叫乡试,又称秋闱,乡试(解试)通过便是举人,考中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举人做官前途有限,故此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去考会试和殿试。 会试被称为春闱,通过会试便是贡士,贡士相当于准进士,只要殿试时不出意外,就可以顺利成为进士。 童试主要考诗词和经贴墨义,此间的学子有的还在为秀才功名努力,有的则在准备参加来年的解试。 包小满和贾峪都是秀才,明年秋天要考解试,如果通过,后年春天就可以去参加会试了。 程烬则连个童生都不是,来这里完全是混日子,程家也不指望他能自己考取功名,只求他来这里能学点东西,将来好借父辈荫恩请求朝廷封赏个一官半职。 大魏每年选取的官员很多,通过科举入仕的只有三分之一不到,更多的是通过父辈荫恩做的官。 介子休那一介进士不过五百名,而去年朝廷授出的官职高达一千五百名,考取进士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却从来都不是士族的唯一出路。 但有一点,荫恩得到的官职上限很低,士族子弟如果都如程烬这般不思进取,逐渐也会被新兴起的士族所替代。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时间就像永不停息的车轮,将那些腐朽的士族远远抛下。 故此,士族子弟也不都是不思进取,比如包小满是包家的第三代,人虽喜欢玩乐,读起书来却异常刻苦,因为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包家到他这一代如果不能崛起,就要彻底没落了。 苏牧完全没机会参加科举,但他在太平村的弟子有机会,故此他觉得认真学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帖经、墨义、策论、诗赋,是科举考试时的科目。 帖经、墨义考的主要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全加起来也没多少字,但真要融会贯通,没有十年寒窗是绝不可能的。 好在苏牧记忆力异于常人,之前在家里便经常研读,倒不是一窍不通。 策论是结合时事写议论文,又称问策,策问,随着考试级别的提高,此项分值占比也会加重,策论的题目通常会直指朝廷时政利弊,但怎么答很重要,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还是直指时政利弊,完全看个人取舍。 通常来说,歌功颂德成功率比较高,毕竟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你在策论里骂他施政不力,他肯定是不喜欢的。 诗赋对苏牧来说反而是最简单的,因为他脑子里存货还有很多。 帖经的试题类型,是考官任意选取四书五经中的某一段,留下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他的默写出来。 其实就是填空题,将四书五经全部记下来,这一项考试问题也就不大了。 而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问答题。 需要的不止是背诵能力,还需要通词达意的将题目的意思解释出来,也就是释义,一般都是学习一些大儒和高官的释文,能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