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粮食危机(2/2)

骡子的过程,道理也差不多!

而现在人们口中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却很可怕,是某些科学家们过度使用科技,硬生生地去改变植物基因,以达到某种想要的结果!这种违反大自然法规,过度扮演上帝之手的做法,隐患颇深,甚至其中的害处,现在还看不出来,也许将来才会爆发!

举个例子,为了让植物能规避虫害,有的科学家,居然在植物的基因中,加入了昆虫基因,使害虫误以为这不是植物,而是昆虫,也就不吃它们了!

这种做法,别人怎么看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很可怕!植物有了昆虫的基因,那它还是植物么?是不是下一步,这些科学家还要把动物基因,植入到植物体内,让他们能自己挥动枝叶,驱赶害虫?一棵能动的植物……天呐!

所以,现在某些所谓的科学家,简直就是胡来,他们与袁隆平院士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连个小脚指头,都比不上!

不过,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相比需要在实验室里,用科学试验,才能研究出来的那种变态植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似乎相对要容易一些,并非不可以模仿和复制的!

我们的主人公刘纬,从小爱看书,更喜欢看科教频道的电视节目,从中没少了解关于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甚至细节!

作为一名穿越者,刘纬拥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起码知道大概的方向,再加上那些经验丰富的农学专家(老农院士)从旁协助,能研究出杂交水稻来,绝非不可能!那种无性繁殖的番薯,不就研究出来了么!

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刘纬其实也只是照猫画虎,拿来主义而已,又不是他开创的历史先河,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不过,刘纬研究出来的这种“刘氏杂交水稻”,毕竟是东施效颦的产物,与袁隆平院士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还是相差甚远,单是产量上,就根本没法比!

大家知道现在的稻谷,亩产大约有多少吗?据说已经出现了“吨粮田”,即亩产两千斤稻谷,这个产量十分惊人,以刘纬的水平,以及汉代落后的生产力,根本实现不了!

这种“刘氏杂交水稻”,产量究竟有多少呢?视气候和地理条件有所不同,最高能达到亩产八百多斤,少的也能达到五百多斤,平均在六百斤左右!注意,这里说的斤,是指今天的市斤,若是折合成汉斤,则为亩产一千斤以上,甚至一千五百斤!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亩产千斤,一直都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即便偶尔出现,都会被指为祥瑞,可刘纬却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偶然出现,而是今后,只要风调雨顺,没有什么灾害,稻谷的产量就是这么多,等于是原来的产量,翻了三倍有余!

可以想象,如果这种水稻,能在南方大范围推广种植,将来获得的粮食收入,将有几何!那种仓禀皆满,余粮倾泻的喜人场面,将再也不是什么足以令人炫耀的奇迹,而是一种常态,那么粮食的问题,也就几乎彻底解决了!

这个天大的喜讯,令刘纬兴奋不已,喜出望外,欢呼雀跃!不过短暂的喜悦过后,刘纬又开始发愁起来!

虽然杂交水稻栽培成功,可即便现在开始马上推广种植,要等到收获,至少也得半年时间,那么这半年的粮食,去哪里淘弄呢?要知道,现在的府库,可都空了啊!

况且,刘纬现在推广种棉,就已经面临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若再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财政上的困窘,岂不更是雪上加霜?这可如何是好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之经天纬地更新,第二十二章:粮食危机免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