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无师可班(1/2)

司马懿征服辽东,建下如此殊勋,一时间,人气爆棚,声望如炙,班师还朝,自然动静很大,排场也不小,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派夹道欢迎的喜庆场面!

要知道,当年曹操征辽都没能成功,但他司马懿却做到了,可想而知,在享受鲜花和掌声之余,即便司马懿这种城府很深的人,也难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司马懿的那些党羽们,为了讨好他,更是不遗余力,在邺城东门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典礼,锣鼓喧天,花团锦簇,竟比过年还要热闹,极尽溜须拍马,逢迎媚上之能,搞得司马懿心花怒放,喜上眉梢,便有些忘乎所以,飘飘然了!

于是,司马懿在回城以后的庆功宴上,架不住群臣拜贺劝酒,便多饮了几杯,最后竟喝了个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等到他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从宿醉中醒来时,叛军已经包围了他的府邸!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要想说明,我们首先关注一个词:班师还朝!

还朝,相信不用更多解释,就是指回来了!班师呢?则是指调回外出征战的部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最早见《书经.大禹谟》之“班师振旅”一词!

这一年,司马懿和刘纬一样,发动了一场远征,过程曲折,但结果相同,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过,与刘纬不同的是,司马懿的班师还朝,成色严重不足!

刘纬班师,至少还带了数万兵马,浩浩荡荡,回到了长安,可司马懿呢?他哪有“师”可“班”呐?此番出征,十万大军,到最后几乎一人没剩,与他一起回来的,只有那些侥幸逃生的心腹爱将,这算哪门子班师还朝啊!

司马懿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官员百姓面前抛头露面,倘若没有军队在身后作为背景,确实尴尬,他的这场辉煌胜利,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遭人质疑和诟病,因此,必须想办法,搞些军队出来,为自己站脚助威,而且,人数还不能少呢!

遗憾的是,司马懿的想法挺好,实现起来,却不容易!他远征辽东之前,魏国全境只有三十多万军队,其中二十万,驻防在边境和要地,以及充当各地的治安军,唯有这十万兵马可以调动,却被司马懿赔了个干干净净!

那可是十万条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仓促之间,司马懿还能上哪去调兵,替他强充门面?现有部队,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不能动用;太远的,时间也来不及,赶不上趟!他总不能花钱雇群演吧?破绽太明显,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怎么办?司马懿一筹莫展,思忖再三,最后在回程途中,下了一道密令,让司马师率领驻扎在邺城的禁军两万人,悄悄北上,与他汇合,冒充胜利之师,给他撑面子!

亏司马懿想得出来,为了脸面,他竟做出如此欺世盗名的龌龊之举,简直令人唾弃!当然,司马懿这么做,不仅仅关乎脸面,他也怕全军覆没的消息走漏出去,造成很坏的影响,那些心怀异质之徒,可能会蠢蠢欲动,趁机造反,自己的权位,有可能受到动摇!

不会吧!那可是十万人,全都死光了,这么大的秘密,能保守得住吗?司马懿这么做,是不是掩耳盗铃了?

司马懿的心里有底,他只需要对外宣称,辽东初定,局势不稳,异族环伺,需要加强戒备,因此,就把远征军的一部分留在了那里,充为边军,自己只带回了两万人,便能蒙混过关!

至于这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们,可以重金抚恤,多给点封口费!况且,十万人呢,来自全国各个地方,这些家属因为地域阻隔,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亲人牺牲在战场上了,哪知道别人是死是活啊!

换言之,只要这十万士兵的家属,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凑在一起,司马懿这个惊天谎言,就不会被拆穿!另外,再多给点钱,家属得了好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