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恢复理智(1/2)

谁能想到,刘纬和司马懿突然对立,互相诋毁,非但没有激化矛盾,反而引得袁熙一阵沉思,不知不觉间,重归了正常思维的轨道!

这就是刘纬之目的!他哪是想借袁熙之手,除杀司马懿啊,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促使袁熙恢复理智,认清现实,以便尽快解决这场危机!

奇怪!既然目的如此简单,何不直说,干嘛非要绕这么大个圈子呢?因为直言不讳的对象,必须是那种冷静理智之人,可袁熙呢?却显得如此不正常,那就不能直说,只能采取旁敲侧击,提醒启发的方式了!

袁熙与高柔密谋,成功擒拿了所有人,包括汉晋两国领袖,以及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便不可避免地有些飘飘然,以胜利者自居,而失去了理智,冲昏了头脑!

人在这种状态下,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你就是再怎么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他也不会动心,始终觉得一切尽在掌握,捏着所有人的性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以至于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这种情况下,刘纬另辟蹊径,故意制造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把袁熙从一个掌控全局者,变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后,袁熙自己就冷静下来了,终于跳出了主观思维禁锢,开始客观考虑问题!

尽管袁熙近二十年来,一直与鲜卑人为伍,多少有些被同化,可说到底他还是个汉人,还不是一般的汉人,而是公侯子弟,不可能没有理智思考的能力!

刘纬的做法,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袁熙的理性思维之锁,甚至让他想到了一个解决这场危机的最佳办法,而不再漫天要价,提出那些幼稚可笑的条件了!

“二人可休矣!尔等之怨,与我无关,只求复兴之业耳!”袁熙思虑甚久,想了很多,忽然开口,制止了刘纬和司马懿的争执,强调了自己的目的!

袁熙这句话,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不会帮刘纬杀司马懿,也不会帮司马懿杀刘纬,这也就意味着,二人其实并无性命之忧,袁熙也想能和平解决这场危机!

听袁熙这么说,刚才还蒙在鼓里的司马懿,也突然明白了!原来如此,刘纬这小子,是故意制造矛盾,引得袁熙恢复理智!看来,对于人心的把握,还是刘纬更胜一筹,我不如他,还以为这小子真想要我的命呢!

“敢问袁公,所欲者,可易乎?”想到这里,司马懿赶紧趁热打铁,向袁熙提问道!

“愿据并州,合漠南之地,称公建国,与君等盟之!”此时的袁熙,突然改口了,所提出的条件,使刘纬和司马懿的眼前一亮!他这是做出了重大让步,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奢望,抛出了一个十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袁熙的核心目的,当然还是复兴袁氏基业,但却放弃了对河北领土的要求,也放弃了逼刘纬提供技术钱粮支援的要求,只想占据并州建立一个国家,与汉晋两国并立!

当然,事情也绝没有那么简单,他也对刘纬和司马懿有额外的附加条件,那就是要求他们承认广袤的漠南地区,为袁氏一族的领地,未来不得进犯,并签署盟约,形成一个新三国鼎立的局面,容许袁氏公国的存在!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一旦三国结盟,昭告天下,刘纬和司马懿,就不能找袁熙算后账,必须为此做出郑重承诺,若有一方反悔,则另外一方,必须无条件支援袁熙,共同抗敌!

既然是结盟,三方肯定少不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说白了,袁熙也是希望刘纬和司马懿,能帮他把这个国家建立起来,具体细节,在总体方针和原则已定的情况下,可以详谈!

总之,袁熙这个条件,可比此前提出的,那些狮子大开口的条件强多了,也让现场众人终于看到了可以化解这场危机的希望,公厅内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