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跟风仿效(1/2)

吴王刘琰?对,就是刘纬和孙尚香的儿子!他小小年纪,就被刘纬封为吴王,一直生活在建业,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却是名义上的江东之首!

刘纬选择刘琰领衔江东,其实也是一种过渡措施!孙氏一族,骤然灭亡,东吴文臣士子和普通百姓,多少可能有些不适应,刘琰虽是刘纬的儿子,可他身上有一半孙氏血统,是孙坚的外孙,孙策和孙权的外甥,母亲孙尚香,更是受东吴百姓景仰爱戴的公主女君,自然容易让人接受!

但是,在刘纬的政治理念中,绝不可能允许地方藩王权柄过重!因此,刘琰就是个吉祥物,整个扬州地界的军政大权,都不受他的控制!

既然如此,刘琰给刘纬发什么电报呢?他又不管事!难道,只是一封家书?不可能的!

虽说电报收发机是刘纬发明的,可这东西造价不菲,短期之内,还很难广泛铺开,邮电局虽然也面向民间,经营普通电报业务,但对于发报内容是有要求的,非必要的紧急联络,比如发一封家书,请个安,问个好啥的,邮电局不予受理,以免占用有限的公共频道!

因此,上至汉王刘纬,下到普通百姓,写封家书,都要采取信件邮寄的方式,通过电报联络,一定是紧急要务!刘纬听说是来自吴王刘琰的电报,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连忙展开一看,顿时呆住了!

这封电报究竟什么内容?原文是:孙氏故族,有恩江东,应仿袁曹,立国称制!短短十六个字,简明扼要,惜墨如金,意思却已经很明确了!

刘纬自从有了大汉联邦的设想和规划,帮袁氏立国,令曹魏迁地建国,都是为了实现远大的战略目标,却没想到,有人因此动了心,江东孙氏,居然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以袁曹两家为榜样,也想封地建国!

然而,孙氏一族,不是早就灭亡了吗?想当初,孙绍除杀孙权的同时,也把孙氏族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孙坚一系血脉彻底断绝,如若不然,刘纬也犯不上非让自己的儿子当吴王,随便找个孙氏后人做傀儡不就行了,何必搞得父子之间,天各一方,骨肉分离,形同陌路!

既然孙氏一族已经不存在了,又何须立国?刘琰这孩子,是哪根筋搭错了,怎么给自己发来如此莫名其妙的一封电报?究竟意欲何为呢?

刘纬看过电报以后,脑海当中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有人操纵利用刘琰,怂恿他发来电报,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孙尚香!刘琰才十来岁而已,还不是什么都听母亲的指使和安排吗!

可孙尚香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概是怀念已逝的亲人,不忍父兄基业没落消亡,眼见袁熙都能复国,便也动了这个心思,想要有样学样,趁机复兴孙氏基业!

至于孙氏一族后继无人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当初孙绍屠戮宗亲,不可能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保不齐便有孙氏一族的旁系远亲尚在人世,虽然与孙坚一脉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可说到底,大家都姓孙,又是同一个祖先,可以采用过继的方式,认祖归宗,继承孙坚一脉的衣钵!

因此,刘纬估计,这肯定是孙尚香的主意,但因为两人一直在打冷战,夫妻感情破裂,关系跌落冰点,孙尚香不想与刘纬直接联系,便假手于儿子刘琰,发来了这样一封电报,所谓“孙氏故族,有恩江东”,这样的话,肯定出自孙尚香之口!

不可否认,孙氏一族统治江东期间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是后来,带给百姓的只有贫穷和战争的创伤,哪有造福于百姓之举?尤其是孙权和孙绍二人,性格乖戾,倒行逆施,更是加重了江东百姓的苦难和负担,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有个毛线恩德啊!

或许也只有孙尚香,因为立场不同,站在父兄子侄的角度看问题,才会觉得孙氏一族对百姓有恩吧?如果这点鸡毛蒜皮的好处都算恩德,那刘纬对江东百姓来说,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