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意见分歧(2/3)

,甚至来时所走的陈仓道,退回汉中,不会有被困死的危机!

不过,事已至此,蜀军阵营内部,却起了分歧!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以张翼为首的汉中新军年轻一代将领,主张在斜谷和太白,与曹军决战!

这些人觉得,如果能一举歼灭这股奇袭斜谷的曹军,甚至活捉或击杀曹操本人,则此番北伐,蜀军依然可以大获全胜,占据整个关中地区!

显然,这些将领,年轻气盛,对北伐功败垂成的结果,心有不甘,试图力挽狂澜,通过与曹操的一场决战,实现翻盘,转败为胜!

第二种意见,是以张任为首的中生代将领们,虽也力主一战,但与张翼等人的看法不同。

他们觉得此番北伐,已经失败,且无力回天,但击退曹操所部,一方面可以夺回斜谷和太白的控制权,为将来再度北伐,打下良好的基础;令一方面,打通了褒斜道,才能让五万大军,从容退回汉中!

显然,张任等人的看法更为谨慎,考虑得也更周全!是,五万蜀军士卒都有翻山越岭的能力,走险峻山路退回汉中,应该不成问题。

可随大军同行的那些文官小吏,还有伤员俘虏,怎么办?他们没有受过训练,或身体不便,如何通行山川险要?难道要放弃他们,任凭被曹军虏获?

第三种意见,是以王甫为首的文官们,力主不要与曹操硬碰硬,而是转向陈仓或子午谷道,稳步退回汉中!

这些文官坚持说,自己虽然并非战士,却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蜀军将士们可以穿越险峻山路,他们也完全有勇气闯一遭,不必考虑他们,而拖累整个大军!

另外,文官谋士们也是从整体战局考虑,提出目前蜀军放弃了大部分的粮草辎重和战略武器,如果与曹军开战,那便是硬碰硬的血拼和消耗,伤亡必将十分惨重!

况且,马忠所部已经放弃武关,随大军而退,南阳曹军,随时有可能接到曹操的调令,而驰援关中;潼关方向曹军,虽然会暂时被空城之计所迷惑,但也不会耽搁太久,而会迅速越过潼关,进入关中!

届时,再加上黄河水军,曹操在关中地区,将拥有十余万兵力,若蜀军不能在斜谷口速胜曹军,则粮草不济,面对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待曹军大部队赶到,对己方五万人形成合围,蜀军就连走险僻山路退回汉中的可能,也将断绝!

其中,王甫的一句话,更是令在场众人,纷纷陷入一阵沉默!他说:斜谷曹军,乃是曹操精锐之师,据说还有骑兵!数量虽然三四万人,看似不多,但质量甚优,绝非乌合之众!

蜀军士卒,虽然可谓天下最强之精锐,可面对曹军主力,若想速胜,也非常困难!牺牲太太,得不偿失,这一次北伐将输得更加彻底,从而影响到将来继续北伐中原的战略大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曹操此人奸诈狡猾,蜀军想要开战,可他如果不迎战,如之奈何?

曹操完全可以坚守营寨,或者干脆退到太白坚城固守,没有攻城武器的蜀军,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难道要让士卒们凭血肉之躯,去撞城墙吗????.iuai.om

若久攻不下,曹军各路人马将逐渐赶来,届时前有坚城,后有强敌,蜀军就会被彻底堵截在斜谷之内,而无法逃出升天,最终难逃覆灭之运!

王甫所言,可谓字字珠玑,但其他人的意见,也不无道理!那么刘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呢?

不管如何应对,他都必须迅速决策,瞬息万变的局面,已经不容刘纬有任何迟疑!

--

作者有话说:

感谢书友:冬天真帅!太给力了,如此厚赏,笔者深表感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