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2章 杨慎上书(2/3)

进宫个三五次,问个安,也就回来了。

实际上张太后后期也没办法折腾朱厚照他们。

所以说完全没有明末那种混乱局势。

现在夏氏来了豹房,有她拿着正宫大妇的气概压着刘妃、王妃她们,豹房其实反而更稳定。

吃完了,就看了书,一起洗个澡,上床睡觉办正事。

等第二日。

朱厚照没上朝,却收到了杨慎的奏本。

拿起来一看,眉头拧着。

杨慎在奏本上说,部分世袭吏员被革除之后,他们无处可去,但百五十年发展下来,他们也都是本地地头蛇。

若是不能处理好这批人的未来,这群人很有可能成为地方上的毒瘤。

因为他们有些控制本地不少土地,黑帮流氓都靠他们的生活,甚至有些会给附近的土匪传递消息。

总之,一旦失控,不仅不能用新录科进士取代他们,反而有可能被架空地方,甚至导致新科吏员被杀死等等。

所以杨慎提议,不直接取缔这群吏员,而是强制招录。

直接从本地抽走,进行培训,合格的留任,不合格的调任,并且不允许他们返回原籍,而是只能留任某个地方直到逝去。新

哪怕是混吃等死,也要让他们从原来土地上的豪强势力被抹除。

并且一些世袭吏员,还需要给予金钱补偿,直接买断三世或者五世,长达百年的工龄。

杨慎给出的办法就是,如果考核通过,按月弥补五世。

考核不通过平调,工作时长弥补三世。

查出犯罪,那就直接处理掉。

可以说将朱厚照留下的部分缺口,做出了一个补充。

“不愧是杨廷和啊!为了子孙后代,脸都能拉下来。也难怪,敢让自己的儿子科举中第。若是其他首辅,只怕会让子嗣在下任之后才上位,而不是在任上就迫不及待。”

朱厚照感慨了一句。

这份奏本压根不是杨慎能想出来的。

只可能是杨廷和指点,然后杨慎自己处理的。

“张德。”

“在。”

“颁布敕书,礼部新增新闻清吏司,挂礼部侍郎中,正四品,由杨慎担任新闻清吏司掌印。

主要负责《大明日报》、《大明正义报》、《大明文摘月刊》、《大明茶业报》等朝廷部刊的主编或审核。”

“此外,颁布圣旨,司农司升为农部。农部下设农业清吏司、牧业清吏司、林业清吏司、矿业清吏司、渔业清吏司、茶业清吏司等六衙门。

优先成立茶业司,安排官员,处理秋后的大明茶叶博览会事宜。

六司都挂郎中衔,同时下设育种、勘探等衙门,由朝廷调拨款项,并且给予官衔,招揽育种人才,有课题有计划的培育良种嘉禾,让天下受益。”

朱厚照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件:“让吏部下令各地所有世袭吏员,收拾行囊入京培训,今科进士,观政之后立刻外放,平替他们。

然后颁布诸省录科诏令,明年六月之前,诸省招录吏员员额为三百,允许各地官员举荐,也可自行前往各府东厂应征,基础要求为识字五百个,并且熟练掌握标点以及公文范式。

然后聚拢起来,统一在本省考试。

考题由朝廷武装押运,泄题者严惩不贷,并且今科作废,上下官员责问,三代不仕,流放关西。

考中之后,前一百人,跨省调任,后两百人,本省跨府调任。

至于本次的费用,镇国府先承担,等第一个三年考察期结束,再转为地方吏员序列。”

“是!”张德记下来,赶紧去传旨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